“谁写的好谁多稿费是合理的。”李纨认可说。
探春跃跃欲试:“我要写好多!质量肯定都是好的!”
黛玉起初也是高兴,然后却是蹙眉:“只是这样一来,岂不是要给很多份稿费,柯哥哥,你这不是亏大了吗?”
贾柯笑道:“没事,只要量大了就有的赚。”
具体他没多解释。
实际上报纸能够赚多少钱他也不知道。
不过现代报纸销量好的肯定是能够盈利的。
就算不靠卖报纸本身赚钱。
只要有销量,就有广告商愿意花钱买广告。
赚商业广告费也是有的赚。
贾柯自信。
作为第一家商业报纸,赚钱不是问题。
“好了,既然都清楚了,有作品的就拿来吧!”
“不论是谁,只要质量过关即可。即便这一期不行,也可以等下期,下下期!”
随即,贾柯道。
这下子,李纨、探春、黛玉三个最兴奋也是最活跃的,当即道:“那无双伯……柯哥哥请稍等!我去去就来!”
然后都匆匆起身,各自回房拿自己的稿子了。
黛玉甚至是打算回忆几幅旧作品。
反正诗的话,写上一首也要不得多久。
“嗯,我等你们。”
左右无事的贾柯淡笑说。
看到不少丫鬟们都小声交流,他笑道:“我说过了,只有有才华自认为能够写出作品的,不论身份你们都可以尝试一下。”
那些识字,会创作的丫鬟们立刻兴奋起来。
不过都是看着贾母、王夫人她们。
贾母笑道:“看着我作甚,我都想要创作吟诗一首了,你们要真有能力就尽管去,还能够替我们荣国府涨一涨脸面了。”
她刚刚从头听到尾。
觉得要是丫鬟们的作品都能够登报。
岂不是说。
她们荣国府真是书香门第之家,连丫鬟都是如此博学吗?
这是好事啊。
贾宝玉这会儿也兴奋的带着丫鬟们往自己院子跑:“且等等我,我也有大把诗词。”
他不对稿费感兴趣,只对登报感兴趣,看到众姐妹都如此,他的兴趣就更大了。
“算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坏事,就由宝玉他去吧。”
王夫人暗叹。
约莫半个时辰后,
众人陆续才回来。
李纨第一个!
不愧是最积极的!
“好家伙,厚厚一沓,至少有几十张啊!”
“不愧是国子监祭酒李守中之女!”
贾柯看着她双手上捧着的,奖道。
李纨很是高兴:“您且看看第一首,我自认为写的最好的。其他的可以回去得闲再品鉴。”
“好!”
贾柯答应。
然后便在等候的探春等女,以及贾母凤姐她们的注视之下。
查看起来。
上好的白色宣纸上。
题名《落花》!
原著重,李纨只有一首诗作,《文采风流》匾额,是完整的。
其他却是不曾听过。
而那首是几年后元春封妃,返亲,去大观园时候才创作出来的。
因此断然不是这一首。
“其三生灭元知色是空,可堪倾国付东风。唤醒绮梦憎啼鸟,罥入情丝奈网虫。雨里罗衾寒不耐,春阑金缕曲初终。返生香岂人间有,除奏通明问碧翁。”
贾柯看完之后,不由惊叹:“不曾想,珠大嫂居然有如此忧国忧民。”
他一副很是诧异的抬头看着面前相隔两步左右的李纨。
然后看看其身后右侧不远处的探春。
因为他觉得这诗。
更像是英姿飒爽探春所写。
看来。
这李纨是真不简单呐。
李纨顺着他的话,解释说:“我父亲素来教我忠君爱国,又念想近年来大梁充满了内忧外患,因而……”
“原来如此!”
贾柯点头。
现在细想李纨。
无论是原著诗社作东,为平儿打抱不平,还是在钗黛之争中保持中立,在贾母丧礼中暗助凤姐,都显示出李纨慷慨大方,有正义感,有同情心,有大局观,有担待,敢作敢为,能主持公道,从不徇私,言谈也极厉害,不愧为大观园政治家。
如此为人。
能够写出这等气魄的诗词来也不叫人太意外。
李纨也看出了对方眼睛里面隐含的意思,心肝儿猛地一颤。
有种被看穿的感觉!
“珠大嫂子这首诗写的真是厉害!”探春没有注意到两个人的对视,她很是欣赏认可的说道。
随后,她又看着贾柯夸奖:“柯哥哥也很厉害,能够评诗评的如此好,如此到位!”
贾宝玉等人也都纷纷惊讶的看着贾柯。
包括贾母凤姐,乃至王夫人她们。
因为在他们印象中。
贾柯一直是个莽夫,武将,打打杀杀的形象!
居然还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功底!
“我是被迫弃笔从戎的。”
贾柯笑道。
众人莞尔。
……
离开了荣国府。
路上,贾柯对程昱说:“报纸和学堂这两件事都要做好,仲德你要多出出力。例如学堂到时候弄成以后,得闲也去上上课,也不必多,一个月讲学一两次就足矣。”
“主公,没问题,小事尔。”
程昱笑着自信答应。
只是他疑惑问。
“只是这个报纸,我还是不太懂得。”
贾柯便再讲明白一些。
娱乐什么的都是假象。
真正杀招是掌控舆论!
程昱瞬间双眼大放光芒,佩服说:“主公英明!有此这一招,不只是能够对付袁家等,还可以对付王子腾八公等,甚至-将来,嘿嘿。”
贾柯也是一笑:“总之,你没事帮忙参谋着,审阅一下稿子等等。”
报社,他没有办过。
具体知道大概需要一个社长、或者再有一个经理,然后要有总编、副总编、编辑,以及记者、校队,排版等工作人员。
专业的话,人数恐怕要不少。
至少要有近十人。
做大做强的话。
几十人,几百人都是要的。
不过那个体量的话。
已经是全国级别的大报社了!
目前十人左右的团队足以。
“要很多文章稿子等才是难题,只有精彩的内容才能够吸引人愿意阅读。”
贾柯道。
“刚刚在贾府已经收了几十篇诗词……不过还需要其他文章、小说、八卦新闻等充实。”
“我和公台他们可以出一份力,写文章的话不成问题。”
程昱当即笑道。
“嗯,搞定了文章和诗词,剩下的小说我来搞定,其他的话回头再补充。
“当务之急要收购一家印刷厂,然后要有一个办公地点。”
“以及招募一些员工。”
印刷厂。
在现在的话,其实叫官刻和坊刻。
前者自然是官方,替朝廷印刻文字书籍的。
否则就是民间的了,多以作坊的形式存在,故称为坊刻。
程昱道:“坊刻的话只要出钱,不难,办公地点亦如此,买个商铺,或者民宅大院都可以。”
“至于员工的话,舍得花钱,只要请些粗通文字的也不难。主编这些需要较高水准的话就不容易了,不过我们可以暂时兼任。”
“如此甚好。”
“这样,那报社的社长的工作就交给仲德你了,有你把关,我放心。”
“另外兼任副总编吧。”
“至于报社的总编,我打算交给蔡邕负责。编辑部人手的审核等,也由你们两人把关!”
程昱自信答应:“喏!”
程昱拿着贾柯给他的一万两银子。
立刻带着一队人离去去做事了。
一个是购买坊刻的钱。
一个是办公大院的钱。
一个是学校院子的钱。
剩下的就是招募人手,以及两者的资金的钱。
等贾柯回到家,再将蔡邕召唤出来。
两个人一起联手将学校和报社一起给搞起来。
他们实力,贾柯自然不用一点担心。
他只需要在报纸本身。提出一些指导意见即可。例如如何排版好。
贾柯参考后决定弄一份
港岛那样的《东方日报》。
内容包罗万有,读者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
时机成熟,之后再创建娱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