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 15 集正义必胜

执掌风 竹晴园 5444 字 2025-03-10

《明之风云录 第十五集:正义必胜》

京城的大街小巷,阳光似乎都比往日更加明媚了些,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意,街头巷尾谈论的都是那林风林大人又一次挫败奸佞的英勇事迹。

林风的宅邸内,此刻却依旧是一片忙碌景象。他深知,虽然赵宇己被拿下,但要彻底肃清其背后残留的不良影响,还需费一番功夫。他坐在书房中,案几上堆满了各类文书和从赵宇处搜查出的往来信件等证据,眼神专注且坚定,不放过任何可能牵扯出更多隐患的蛛丝马迹。

而在皇宫之中,皇帝龙颜大怒过后,心情也逐渐平复下来,可那眉间的褶皱却依旧未消。赵宇之事,让他越发意识到朝堂之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涌不断,若不是林风这般忠首且聪慧之人洞察先机,后果不堪设想。皇帝传召了身边的亲信太监,低声吩咐道:“去,密切留意朝中众人的动向,尤其是那些往日与赵宇走得近的,有任何风吹草动,即刻来报。”

林风在仔细梳理证据的过程中,发现赵宇背后竟还与一些地方上的豪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豪绅平日里仗着财势,在当地鱼肉百姓,横行霸道,甚至还妄图通过赵宇之手,在朝堂上谋取更大的权势,以便能更加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林风心中暗叹,这官场的腐败就如同那野草,烧不尽,一有机会便又疯长起来,不过他既己下定决心要还大明一个清正乾坤,就绝不退缩。

他一边整理出详细的奏疏,准备呈递给皇帝,一边差遣自己的心腹之人,暗中去各地收集那些豪绅违法的切实证据。这心腹名叫陈安,是个机敏忠诚的年轻人,他领了命后,便马不停蹄地出发了,扮作行商之人,游走在各个城镇乡村之间。

几日后,朝堂之上,气氛凝重。林风手捧奏疏,稳步上前,朝着皇帝恭敬一拜,而后朗声道:“陛下,臣近日彻查赵宇一案,发现其背后牵扯甚广,这是详细情况,请陛下过目。”说罢,便有小太监上前接过奏疏,转呈到皇帝手中。

皇帝翻开奏疏,越看脸色越是阴沉,那原本放在龙椅扶手上的手也不自觉地紧握成拳,“哼,这些人简首是无法无天,全然不顾我大明的律法,视百姓为鱼肉,当真是可恶至极!”朝堂上的大臣们听闻,纷纷交头接耳,有那与赵宇往日并无瓜葛的,皆是一脸愤慨,而少数曾与赵宇有过些许往来的,此刻则是战战兢兢,生怕被牵连其中。

皇帝当即下令,派遣钦差大臣,带着御林军,分赴各地,配合林风搜集的证据,去捉拿那些涉案的豪绅。一时间,各地都掀起了一阵整治之风,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豪绅们,有的还妄图负隅顽抗,可面对朝廷的雷霆手段,终究是螳臂当车,一一被捉拿归案。

在一处名为清河郡的地方,那为首的豪绅李福,家中有着庞大的产业,还养了不少的打手护院。当钦差大臣带着御林军前来时,他竟妄图让打手们阻拦,还张狂地喊道:“你们凭什么抓我,我在这清河郡可是跺跺脚地都要颤三颤的人物,定是有人诬陷我!”可钦差大臣根本不为所动,亮出圣旨,严声道:“陛下旨意在此,你等违法乱纪之事铁证如山,还敢狡辩,一并拿下!”御林军如狼似虎般冲上前去,很快就制伏了那些打手,将李福五花大绑起来。

随着各地的豪绅被陆续抓捕,消息传回京城,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街头巷尾都在传颂着皇帝的英明和林风的果敢正义。而林风也没有丝毫懈怠,他协助审讯那些被抓之人,力求从他们口中挖出更多隐藏在暗处的污垢。

在狱中,那些豪绅起初还嘴硬,可看着周围冰冷的牢房和一脸严肃的狱卒,又听闻外面己经有不少同伙都招了供,心理防线逐渐崩溃。他们开始竹筒倒豆子般,把自己多年来如何贿赂官员、如何欺压百姓、如何巧取豪夺的恶行一一道来,甚至还牵扯出了一些在朝中虽职位不高,但却也参与其中的官员。

林风将这些新的情况再次整理成册,呈给皇帝。皇帝看着那厚厚的卷宗,心中既是欣慰林风的尽心尽力,又为这朝堂之下的腐败程度感到痛心疾首。当下,便又下令,将那些涉案的官员也一并革职查办,绝不姑息。

经过这一番大力整治,朝堂之上风气为之一新,官员们人人自危,行事都变得谨小慎微起来,再不敢有丝毫的贪赃枉法之举。而民间,百姓们也终于能过上安稳的日子,集市上的买卖更加热闹,田间地头的劳作也充满了欢声笑语。

各地的赋税在没有了那些豪绅的截留克扣后,源源不断地充盈起了国库,皇帝便开始着手实施一些利国利民的大举措。林风建议,拿出一部分钱财来修缮各地的水利设施,毕竟水利乃农业之根本,只有灌溉便利了,庄稼才能丰收,百姓才能富足。皇帝欣然采纳,下令征召各地的能工巧匠,组织百姓一同兴修水利。

在南方的水乡,原本时常遭受水患的一些村落,随着堤坝的加固、河道的疏通,再也不用担心洪水来袭冲毁家园和田地了。百姓们纷纷自发地参与到水利工程之中,那热火朝天的景象,仿佛预示着大明美好的未来。

同时,林风又提出要重视教育,在各地广设学堂,让更多的寒门子弟有书可读。皇帝也觉得此事关乎大明的长远发展,便拨下专款,鼓励各地的乡绅和有识之士出资办学。一时间,朗朗读书声在许多原本寂静的村落和小镇响起,孩子们那稚嫩的脸庞上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在京城,还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科举考试,此次科举与以往不同,因为朝堂的清正,没有了以往的徇私舞弊之风,真正有才华的学子得以脱颖而出。这些新晋的官员们带着满腔的抱负和对大明的忠诚,奔赴各地任职,为地方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林风,在这一系列的举措实施过程中,始终亲力亲为,不辞辛劳。他时常奔走在各地,查看水利工程的进度,关心学堂的办学情况,百姓们见到他,无不恭敬地称呼一声“林大人”,眼中满是感激与崇敬。

皇帝对林风越发倚重,时常将他召入宫中,一同商讨国家大事。在那御花园的亭子里,皇帝与林风相对而坐,桌上摆放着各地送来的奏报,皇帝感慨道:“林爱卿,若不是你,朕难以想象如今这大明会是何种模样,你当真是朕的肱股之臣啊。”林风赶忙起身,恭敬地回道:“陛下谬赞了,臣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这一切都是陛下英明决策,心怀天下百姓,才有如今这等太平盛世之象啊。”

在这君臣齐心、上下同力的努力下,大明的国力日益强盛,边境也因为有了充足的钱粮支撑,军队的装备不断更新,士兵们训练有素,那些原本对大明虎视眈眈的外敌,见状也不敢轻易来犯,边境之地一片祥和安宁。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风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皇帝关心他的终身大事,亲自赐婚,将一位才德兼备的大臣之女许配给了他。成婚那日,京城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百姓们都涌到街头,想要一睹这位大英雄的风采,纷纷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林风的故事,在大明的土地上被人们口口相传,成为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国为民、坚守正义的传奇,而大明也在这正义之光的照耀下,继续向着繁荣昌盛的道路稳步迈进,百姓们安居乐业,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太平岁月,那未来的日子,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在这广袤的华夏大地之上。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