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 43 集艰难抉择

执掌风 竹晴园 6430 字 2025-03-06

艰难抉择

大明的天空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内忧外患如同两只无形的巨手,紧紧揪着朱祁镇的心。朝堂之上,石亨等人的势力如同一团驱不散的浓雾,肆意蔓延,他们的野心在每一次朝堂议事、每一回官员任免中都展露无遗。而民间,南方的洪涝灾害正无情地肆虐着,百姓们流离失所,饿殍遍野,那声声哀号仿佛穿越了千里山河,首首地传入朱祁镇的耳中。

朱祁镇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疲惫与忧虑。他深知,此刻必须做出艰难的抉择,稍有不慎,这摇摇欲坠的江山便可能彻底崩塌。

朝堂周旋

石亨等人这段时日越发张狂,他们在朝堂上公然结党营私,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各个关键职位,试图从方方面面把控朝政。每次上朝,朱祁镇看着那一张张谄媚又暗藏算计的脸,心中的厌恶便多几分,可他又不能轻易表露出来。

这日,石亨又站了出来,满脸堆笑地奏道:“陛下,臣以为那兵部侍郎一职空缺己久,臣举荐一人,此人对军事颇有见地,定能胜任啊。”朱祁镇心里明白,他举荐的不过是个唯他马首是瞻的无能之辈,可面上还得装作斟酌的样子,缓缓说道:“石爱卿所荐之人,朕需再考量考量,毕竟兵部事关重大,不可草率决定。”

石亨一听,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如常,继续说道:“陛下圣明,只是如今边境局势紧张,那兵部急需得力之人操持啊,还望陛下早做定夺。”朱祁镇心中冷笑,却依旧不紧不慢地回应:“边境之事,朕己有安排,李勇将军在前线奋勇御敌,后方诸事也需谨慎,这人选嘛,容后再议。”

下了朝,朱祁镇回到御书房,重重地坐在椅子上,暗自思忖着对付石亨等人的办法。身边的亲信太监王福见状,轻声说道:“陛下,石亨等人越发嚣张,长此以往,恐生大变啊,得尽快想个法子才是。”朱祁镇微微点头,“朕自然知晓,只是他们如今在朝中根基深厚,若贸然动手,怕牵一发而动全身,还需寻个恰当的时机,将其一网打尽。”

为了能掌握石亨等人更多的把柄,朱祁镇暗中安排了一些可靠的人手,去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收集他们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的证据。这些探子们悄悄地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而朱祁镇自己,在朝堂上依旧与石亨等人虚与委蛇,时而顺着他们的话应和几句,时而又提出些不同意见,让石亨等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不敢轻举妄动。

赈灾之举

与此同时,南方的灾情愈发严重。各地送来的奏报堆满了朱祁镇的书桌,那上面描述的景象触目惊心:洪水冲垮了房屋,淹没了农田,百姓们只能挤在高处,缺衣少食,疫病也开始在人群中蔓延。

朱祁镇心急如焚,他深知当务之急是尽快调集物资和人力去赈灾。于是,他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

朝堂上,朱祁镇严肃地说道:“众爱卿,南方灾情严重,百姓受苦,朕决定从各地调集粮食、衣物等物资运往灾区,同时征调些劳力去协助当地官府搭建临时住所、疏通河道,尔等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一位老臣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此举固然甚好,只是如今朝廷财政本就吃紧,要筹集如此多的物资,怕是有些困难啊。”

朱祁镇微微皱眉,他何尝不知这其中的难处,可又怎能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他决然道:“朕明白这并非易事,但百姓乃国之根本,无论如何,都要先解燃眉之急。即日起,朕决定削减宫廷的开支,宫中上下一应人等,都要勒紧腰带过日子,省下的银钱皆用于赈灾。”

此言一出,大臣们皆是一愣,他们没想到朱祁镇会下这样的决心。一些正首的大臣纷纷被朱祁镇的举动所打动,当即表示会全力支持赈灾事宜。

户部尚书站出来说道:“陛下心怀百姓,臣等自当效命。臣以为,可从临近南方的几个富庶省份先调集部分物资,再号召各地富户捐赠些钱粮,以解一时之需。”

朱祁镇点头认可,“爱卿所言极是,此事便交由你去督办,务必确保物资能尽快运往灾区,不得有误。”

随后,一道道旨意从京城传向各地。各地官员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组织百姓筹集粮食,有的安排人手押运物资,还有的带领工匠赶制简易的住所搭建材料。而朱祁镇也时刻关注着赈灾的进展,时常询问户部尚书物资的筹集和运输情况。

宫廷表率

在削减宫廷开支这件事上,朱祁镇可谓是以身作则。以往宫廷中每日的膳食极为丰盛,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如今却变得简单朴素许多。御膳房不再采购那些昂贵的食材,菜品也大多以寻常的蔬菜、豆腐等为主。

后宫的妃嫔们一开始也颇有怨言,毕竟习惯了奢华的生活,突然变得如此节俭,心里自是不舒坦。朱祁镇便亲自到后宫,对她们说道:“如今南方百姓正遭受着天灾,连温饱都成问题,朕身为一国之君,自当与百姓同甘共苦,尔等身为朕的妻妾,也应体谅百姓的不易,暂忍一时之苦,待灾情过去,再恢复往日的用度也不迟。”

听了朱祁镇的话,不少妃嫔也理解了他的苦心,纷纷表示愿意配合。就连平日里最爱打扮的容妃,也主动将自己的一些珠宝首饰拿了出来,交给朱祁镇,说道:“陛下,臣妾愿将这些首饰变卖,换些银钱用于赈灾,虽只是绵薄之力,但也是臣妾的一片心意。”

朱祁镇很是欣慰,夸赞了容妃一番,其他妃嫔见状,也纷纷效仿,拿出自己的财物支持赈灾。

宫廷中的太监宫女们,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用度。原本那些华丽的宫灯,很多都被收了起来,换上了简单的油灯;一些装饰用的丝绸、锦缎等也不再频繁更换,整个宫廷的氛围从以往的奢华变得节俭起来。

大臣支持

朱祁镇削减宫廷开支、积极赈灾的举动,渐渐在大臣们中间传开,不少大臣看到了他的决心,开始纷纷站出来支持他。

礼部侍郎张大人,本就是个正首有学识的人,他看到朱祁镇为了百姓如此用心,便主动进宫面圣,向朱祁镇进言道:“陛下,臣以为除了物资和人力的支援,还需派遣一些有能力的官员前往灾区,统筹协调各方事宜,同时安抚百姓的情绪,让他们知道朝廷没有忘记他们,始终心系他们的安危。”

朱祁镇觉得很有道理,当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张爱卿所言极是,那依你之见,派何人前往为宜?”

张大人思索片刻后说道:“臣举荐监察御史陈大人,此人公正廉洁,且善于处理民生之事,此前也有过赈灾的经验,定能担此重任。”

朱祁镇点头道:“好,就依爱卿所言,朕即刻下旨,命陈大人即刻启程前往南方灾区。”

还有些大臣,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积极联络各地的乡绅富户,劝说他们慷慨解囊,为赈灾贡献力量。一时间,朝廷上下齐心协力,都在为赈灾之事忙碌着。

边疆捷报

而在遥远的北方边境,李勇将军正率领着明军与来犯的敌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李勇深知此次肩负的责任重大,边境的安稳关乎着整个大明的局势,若是边境失守,那内忧外患之下,大明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李勇身先士卒,挥舞着手中的长刀,冲入敌阵,他的士兵们见主将如此英勇,也个个奋勇向前。

经过数日的激战,李勇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士兵们的浴血奋战,终于击退了敌军的一次大规模进攻,还缴获了不少敌军的粮草和兵器。捷报传回京城,朱祁镇大喜过望。

朝堂之上,当朱祁镇将李勇的捷报宣读出来时,大臣们也都面露喜色。朱祁镇趁机说道:“李勇将军在边境浴血奋战,为我大明守住了疆土,朕甚是欣慰。这也说明,只要我大明上下一心,无论是内忧还是外患,皆可应对。如今南方赈灾之事正在进行,朕希望诸位爱卿能继续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大臣们齐声高呼:“陛下英明,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望。”

然而,朱祁镇心里清楚,这只是暂时缓解了边疆的危机,敌军不会善罢甘休,日后还需加强边防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才行。而朝堂上石亨等人的问题也依旧如芒在背,必须尽快解决,他依旧在这艰难的局势中,小心翼翼地权衡着、抉择着,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却又无比坚定,因为他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整个大明的兴衰荣辱。

日子就在这样紧张又忙碌的氛围中一天天过去,朱祁镇在这内忧外患的漩涡中,努力地掌控着局势,期望能早日让大明重现往日的繁荣与安宁,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他明白,前方的路依旧布满荆棘,但只要心怀信念,总能闯出一条生路来,而此刻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着大明未来的走向。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