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 集:和解之策
晨曦透过雕花的窗棂,斑驳地洒在朱棣书房的地面上。朱棣一夜未眠,双眼虽带着些许疲惫,却透着坚毅的光芒。他深知,此刻内部矛盾若不能妥善化解,那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自己的宏图霸业也将摇摇欲坠。
昨日,他己命人分别去邀请那些有影响力的将领和谋士,今日便是要与他们坦诚相见,共商这棘手之事。不多时,将领们陆续到来,有战功赫赫的陈将军,为人豪爽但脾气有些火爆;还有稳重的赵将军,向来深得士兵们的敬重;谋士中,足智多谋的徐先生,以及眼光独到的孙先生也都按时赴约。众人进入书房,先是恭敬地行礼,可那神情里,或多或少都透着些拘谨与隔阂。
朱棣看着众人,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抬手示意大家就座,而后缓缓开口道:“诸位,今日将大家请来,想必你们也知晓是为何事。近些日子,咱们军中出现了些不和谐的声音,我听闻有些将领觉得我朱棣过于专权,而我呢,有时也觉得诸位在执行军令时,多了些自行其是。可咱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让我大明的江山更加稳固,让百姓能安居乐业啊。”
陈将军听到这儿,忍不住哼了一声,说道:“王爷,咱都是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人,可如今好些事儿,咱们连个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就被定了下来,兄弟们心里自然是不服气的。”其他将领也纷纷点头附和,一时间,书房里的气氛略显紧张。
朱棣并没有生气,而是轻轻叹了口气,说道:“陈将军,我理解你们的想法。我何尝不想凡事都与大家一同商议,可如今局势复杂啊。咱们北边有虎视眈眈的外族,朝廷里各方势力也都盯着咱们这儿,稍有差池,那便是万劫不复。我有时做决策快了些,确实疏忽了大家的感受,这是我的不是,我在这里向诸位赔个不是。”说着,朱棣竟真的站起身来,向众人行了一礼。
众人见状,皆是一愣,没想到朱棣会如此放低姿态。赵将军赶忙起身,说道:“王爷,您这可折煞我们了,我们也知道您的难处,只是兄弟们在下面,有时确实觉得心里委屈。”
朱棣重新坐下,目光变得深邃起来,继续说道:“我朱棣自小就心怀大志,看着这天下,我就想着要让它变得更好,让我大明的威名远扬。如今我虽有了些权势,可这担子也越来越重啊。我希望咱们这支军队,能成为守护大明的最坚实的力量,可若咱们内部都不能齐心,又如何去面对外面的诸多挑战呢?”
谋士徐先生这时微微点头,开口道:“王爷说得极是,只是军中如今确有一些积弊,比如赏罚之事,有时未能做到完全公平,这才让部分将士心生不满啊。”
朱棣闻言,眉头微皱,问道:“徐先生,此事我竟不知,你且细细说来,到底是何处赏罚不公了?”
徐先生清了清嗓子,说道:“王爷,就拿上次收复那座小城的战役来说,前锋的将士们奋勇杀敌,率先破城,可最后论功行赏时,却和后方支援的队伍相差无几,这让那些冲锋在前的将士们心里怎么能平衡呢?长此以往,怕是会影响士气啊。”
朱棣听完,心中一阵愧疚,他自责道:“是我疏忽了,当时只想着大局己定,便没有太过细究这赏罚的差别,却没料到让将士们寒了心。”
接着,其他谋士和将领也纷纷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有的提到军需物资分配偶尔不均,有的指出一些军官的晋升存在不合理之处等等。朱棣都一一认真听着,还不时在纸上记录着要点,那认真的模样,让众人渐渐放下了心中的防备。
这场谈话从清晨一首持续到晌午,阳光都变得炽热起来,洒在众人身上。朱棣看着大家,诚恳地说道:“今日听了诸位的话,我才深知自己平日里有诸多不足之处。我朱棣在此承诺,往后定会更加慎重地做决策,凡事必与大家商议,军中的赏罚、物资分配、晋升等事宜,都会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确保公平公正。也希望诸位能摒弃前嫌,咱们齐心协力,为了大明,为了咱们共同的抱负。”
将领们和谋士们听了朱棣的这番话,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他们看到了朱棣的诚意,也感受到了他对这份事业的执着。陈将军站起身来,大声说道:“王爷既然如此坦诚,那咱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往后咱定跟着王爷好好干,绝不再闹那些个别扭了。”其他众人也纷纷响应,一时间,书房里的气氛变得热烈而融洽。
朱棣见状,心中大喜,他知道,这第一步算是成功了。接下来,便是要趁热打铁,对军队进行整顿了。
用过午膳后,朱棣便召集了军中各级军官,将上午众人所提到的问题一一摆了出来,并当众宣布了要进行整顿的决心。他说道:“从今日起,成立一个专门的军纪督查小组,由徐先生和赵将军牵头,负责审查军中一切赏罚、物资分配等事宜,若发现有不公之处,即刻上报,绝不姑息。同时,晋升之事,也不能仅凭战功,还要考察品德、才能等多方面,要让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将士能得到重用。”
军官们听了,虽知道往后行事会更加严格,但也明白这是为了军队好,都齐声应下。
随后的日子里,朱棣亲自参与到军队的各项事务中,和将士们一同训练,一同用餐,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一次训练场上,朱棣看到一位年轻的士兵,枪法极为精湛,便上前询问。那士兵起初还有些紧张,可朱棣亲切地和他交谈,问他叫什么名字,家乡何处,在军中可有什么难处。士兵感受到朱棣的关怀,便大胆地说道:“王爷,咱就是想着能多立战功,可有时候上头的命令不太明确,咱都不知道该往哪儿使劲儿呢。”
朱棣听了,心中一动,意识到这指挥沟通上确实还存在问题。回到营帐后,他便召集将领们商议,决定建立一套更加清晰明确的军令传达机制,确保每个士兵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务和目标。
而在赏罚方面,经过督查小组的仔细审查,确实发现了几起之前处理不当的案例。朱棣果断下令重新进行评定,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绝不偏袒。有一位原本因小过错被重罚的老兵,经过重新审核后,恢复了应有的待遇,他激动地对朱棣说道:“王爷,您真是咱的青天啊,咱往后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跟着您好好打仗。”
就这样,在朱棣的努力下,军队里的风气渐渐发生了变化。将士们不再私下抱怨,而是一心扑在训练和作战上,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团结友爱。曾经的那些矛盾,仿佛都随着这一场场整顿、一次次谈心,烟消云散了。
同时,朱棣也没有忘记对那些有影响力的将领和谋士的重视。他时常邀请他们一同商讨军情,听取他们的计策,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军中的重要性。在一次商讨如何应对北方外族骑兵骚扰的会议上,孙先生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战术,利用地形设置陷阱,再以小股精锐部队诱敌深入,然后进行合围。朱棣听了,大为赞赏,当即决定采纳这个计策,并让孙先生负责指挥其中关键的一环。
孙先生没想到朱棣如此信任自己,激动地说道:“王爷放心,我定不辱使命。”
在实施这个计策的过程中,各将领也都配合默契,按照计划行事。最终,成功击退了外族的骚扰,还缴获了不少马匹和物资。这场胜利,更是让整个军队的士气高涨到了极点,也让将领们和谋士们对朱棣越发信服。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队的战斗力在不断提升,内部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朱棣站在军营的校场上,看着整齐划一、精神抖擞的将士们,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通过这次和解之策,不仅化解了内部矛盾,还让这支军队真正成为了自己实现抱负的利刃,而接下来,他便能更加无所畏惧地去面对外面的风风雨雨,去为大明开疆拓土,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了。
然而,就在朱棣专注于军队建设之时,朝廷里却又暗流涌动,一些心怀叵测之人,看着朱棣的势力越发稳固,又开始谋划起新的阴谋诡计,欲给朱棣制造新的麻烦,只是此刻的朱棣,还未察觉到这即将到来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