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十五章 深冬自习室与高三课桌的隐秘牵挂

执掌风 77lucky7 3524 字 2025-05-25

深冬的寒风呼啸着掠过校园,图书馆的玻璃窗上结满了霜花。阮梓禾裹紧外套,将冻得发红的手指贴在保温杯壁上取暖,目光却始终紧锁在电脑屏幕上——市一中的实习申请表正停在“教学创新方案”一栏,光标在空白处不停闪烁,像极了她内心翻涌的焦虑。

这段日子,图书馆成了她的战场。每天清晨六点,天还未亮,她就抱着厚重的教案集和教育理论书籍匆匆赶来,抢占靠窗的老位置。深夜闭馆后,她又辗转到空教室,借着走廊的灯光反复练习板书。粉笔灰沾满了袖口,在深蓝色的外套上落下一层白霜,可她浑然不觉,只是一遍又一遍地调整板书的间距、字体的大小,力求每个字都工整有力。

为了打磨教学设计,她几乎翻遍了图书馆里所有的教育期刊和优秀课例集。泛黄的书页间夹满了彩色便签,密密麻麻记录着灵感与反思。有时为了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环节,她会盯着窗外的梧桐树发呆几个小时,首到灵感突然降临,便立刻抓起笔在本子上飞速记录。

模拟试讲成了她每日的必修课。空荡的教室里,她对着空气讲课,想象台下坐满了学生。从语气语调的抑扬顿挫,到肢体语言的自然舒展,每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她用手机录下自己的试讲视频,逐帧查看自己的表情、动作,哪怕是一个眼神的偏移,都要重新练习无数遍。

除了教学技能,她还恶补市一中的教学特色和历年考题。那些晦涩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她强迫自己反复研读,结合实际案例理解运用。深夜的宿舍里,室友早己进入梦乡,她却还戴着耳机,听着市一中名师的公开课录音,一边听一边做笔记,分析他们的教学思路和课堂把控技巧。

日子在忙碌中飞速流逝,离实习考核的日子越来越近。压力大到崩溃时,她就会去操场跑步。寒风吹过耳畔,汗水湿透衣衫,可她不停下脚步,首到精疲力尽。瘫坐在草坪上,望着头顶的星空,那些曾经的委屈、不甘与坚定,都化作继续前行的动力。

这期间,弟弟阮星江正在高三的战场上奋力拼搏。虽然两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偶尔在家庭群里简单寒暄几句,但彼此都心照不宣地选择独自承受压力,不想让对方担心。阮梓禾知道,弟弟正在为了梦想全力以赴,而她,也绝不能停下追逐的脚步。她要成为弟弟的骄傲,更要证明,曾经那些打不倒她的,终将让她变得更加强大。

深冬的寒风裹挟着细雪扑在图书馆的玻璃上,阮梓禾呵出的白雾在窗棂上凝成水珠,顺着市一中实习申请表的复印件蜿蜒而下。她攥着红笔的手顿了顿,视线不由自主地滑向手机屏幕——家庭群里还停留在三天前弟弟发的消息,一张堆满五三模拟卷的课桌照片,配文是简单的“加油”二字。

那些被揉皱又展平的草稿纸上,除了密密麻麻的教案批注,偶尔会出现几行歪斜的小字。“星江该换冬被了”“记得提醒他吃维生素”“高考营养食谱”......她习惯性地在每个念头冒出来时随手记下,就像小时候替弟弟包书皮时总会多留个心眼,把边角压得服服帖帖。

凌晨两点的自习室,空调发出细微的嗡鸣。阮梓禾第无数次按下录音笔暂停键,盯着屏幕上自己试讲《苏州园林》的录像。画面里的光影突然让她想起上个月回家,推开弟弟房门时撞见的场景:台灯下,少年蜷在堆满习题的书桌前,后颈还贴着退烧贴,却固执地在错题本上写着批注。“姐别告诉妈”,他沙哑着嗓子说,“她最近腰疼又犯了”。

窗外的雪下得紧了,她摸出手机翻到相册深处。有张照片是去年生日拍的,弟弟变魔术般从背后掏出朵用纸折的康乃馨,花瓣边缘还沾着胶水的痕迹。那时他刚被评为“校园志愿者之星”,却在颁奖典礼后悄悄把证书塞进抽屉,说怕姐姐知道他花太多时间做公益会担心。

键盘敲击声戛然而止。阮梓禾望着对话框里迟迟没有发送的“最近冷不冷”,最终只是把手机锁屏。她想起初中时弟弟偷偷把自己攒的零花钱塞进她书包,说是“给姐姐买辅导书”;想起父亲生病住院那阵,年仅十二岁的少年学着母亲的样子炖汤,把厨房弄得一团糟却坚持说“我能照顾好家里”。这样的弟弟,值得所有最好的未来。

晨光刺破云层时,她站在图书馆台阶上,望着东方渐亮的天际。心里翻涌的话语化作滚烫的热流:“星江,你总是把温暖和善意给了所有人,却忘了自己也值得被捧在掌心。你那么努力,那么善良,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姐姐一定要留在最好的学校,站稳三尺讲台,为你遮风挡雨。等你考上理想的大学,去看更广阔的世界,我会永远在你身后。你值得这世间一切美好,而姐姐会拼尽全力,让你不必低头就能触摸到星辰。”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