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另一边的中原开封府。
这会正是登基大典的重要日子,群臣如何激动,百姓如何欢喜,那也不必多言了。
皇城之内,宫殿巍峨耸立,雕梁画栋,尽显皇家威严。
太和殿前的广场上,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整齐排列,神色庄重。
徐达和常遇春等一众跟随张无忌南征北战的将领,更是英姿飒爽,他们身披铠甲,腰间悬挂着宝剑,眼中满是对张无忌的忠诚与敬仰,更有为这新诞生的大明帝国,开疆扩土,守卫边关之决心。
广场西周,禁军林立,他们手持长枪,身披亮银色的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同一座座巍峨的山峰,守护着这神圣的一天。
巳时三刻,随着一声悠扬的钟声响起,张无忌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步入太和殿。
他身着一袭华丽的龙袍,金色的丝线绣出的五爪金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遨游天际。
头戴冕旒,垂落的玉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温润的光芒,更增添了他的威严与庄重。
这一套龙袍,也是这段时间请了天下的能工巧匠制作出来的,不管是做工还是效果,那都叫一个完美,完美到张无忌都很惊讶的程度,甚至都有点舍不得穿了。
不过这样的日子,还是要有足够的仪式感,甚至张无忌都寻思着,想办法整出点祥瑞之兆来,这会的百姓就吃这套,到时候忠诚度比打几场胜仗刷的都快。
张无忌步伐沉稳,每一步都踏出坚定的力量,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大明王朝辉煌的未来。
只要有他在,大明帝国的巅峰,绝对比原本历史上的大明帝国,要强上不知道多少倍。
在太和殿的龙椅前,张无忌停下脚步。
司礼太监手捧圣旨,向前一步,清了清嗓子,高声宣读:“朕膺昊天之眷命,敕曰:朕,张无忌,本乃一介草民,然生逢乱世,目睹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痛心疾首,遂以天下为己任,揭竿而起,率义军奋起反抗。
承蒙上天眷顾,将士用命,百姓拥戴,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逐元寇于塞外,收复中原故土,并开疆拓土,威及西域乃至极西之地,达旷古未有之绝迹。
今朕顺应天命,应万民之盼,登大宝之位,建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自即日起,朕将以天下苍生为念,勤勉治国,扬我大明之威,护我百姓之安,使西海升平,八方来朝,共享太平盛世!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九天十地共听之!”
圣旨宣读完毕,广场上顿时响起一片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
百官纷纷跪地,向张无忌行三跪九叩大礼,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响彻云霄,久久回荡在皇城上空。
百姓们也纷纷在街头伏地跪拜,他们的眼中满是激动的泪水,为能迎来这样一位英明的君主而感到无比庆幸。
此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五彩祥云,阳光透过云层洒下,形成一道道绚丽的光芒,云层缓缓飘过,阳光照射世间,居然出奇的闪耀。
众人下意识的抬头一看,都是面露惊色,因为天空上,赫然有两个太阳!
文武百官和天下万民,都是惊愕地张大了嘴,眼睛瞪得滚圆,仿佛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
紧接着,他们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扯,纷纷 “扑通” 跪地,衣袍与地面摩擦发出沙沙声响。
他们的眼中满是敬畏与激动,有的官员双手伏地,身体微微颤抖,嘴里不停念叨着:“这…… 这是天生二日的奇观啊!”
“此乃祥瑞之兆,我朝必将昌盛!必然昌盛啊!”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呼声此起彼伏,一声高过一声,在皇城的广场上回荡。
远处,天下百姓也纷纷跪地,有的百姓甚至激动得涕泪横流,脸上满是虔诚。
无论是来自塞外风沙之地,还是江南水乡的民众,此刻都齐声跪地高呼万岁,那声音汇聚在一起,如滚滚浪潮,一波接着一波,气势磅礴,似要冲破云霄,连皇城的城墙都仿佛在这声浪中微微震颤。
张无忌坐在龙椅之上,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是颇为震惊。
他清楚,这所谓的天生二日,不过是幻日现象罢了,虽然极少出现,但他却懂得这个道理,今日则纯粹是赶了巧而己。
但眼见着万民敬仰、百官朝拜,这无疑是刷好感度和忠诚度的绝佳时机,若此刻道出真相,反倒会破坏这大好氛围。
于是,他佯装淡定,微微挺首脊背,双手轻轻搭在龙椅扶手上,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面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并未道出真相,就这般享受着天下万民和文武百官对自己的顶礼膜拜。
张无忌心想,就算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毕竟赶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啊!
巧合,或许也是命运。
本来张无忌是不信乱七八糟的命运的,但事情发生在了自己身上,还如何不信?
不说这天生二日,就说穿书这回事,就足以让他相信一切神奇的事情了。
张无忌一脸的淡然,心中却也在感慨,他俯瞰着广场上的众人,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这皇位不仅是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虽然平日里吊儿郎当,但此刻也在暗暗发誓,不管做事方式如何,终归是论迹不论心,他同意做这个皇帝,就不是单纯为了自己。
他一定要让大明王朝繁荣昌盛,也一定要让天下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是身为一位华夏子民,千古以来的最朴素愿望。
随后,张无忌颁布了一系列新政。
在民生方面,下令减免赋税,鼓励农桑,兴修水利,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他派遣官员到各地考察,指导农民种植新的作物品种,比如前两年出海得来的红薯等农作物,这些东西对于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极大,铺散开来种植,起码能保证全国上下无人挨饿。
填饱肚子之后,再考虑其他的事情,如果饿着肚子,说什么那都没用。
同时,在全国各地大力修建水利工程,确保农田灌溉,使百姓不再受旱灾之苦。
在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设立军事重镇,巩固西域和南部边防,以防外敌趁机入侵,同时令百万军马严整,准备御驾亲征,北上灭元。
皇宫之中,他挑选精锐士兵,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禁军,负责保卫皇城和开封府的安全。
在文化上,从之前的一味尊崇儒学,改为从各家之中吸取优点,然后在儒家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同时大兴科举,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另外下令在各地修建学府,聘请当地有名的大儒或者学者任教,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为贫穷的孩童启蒙。
同时武器研发上,以火器为主,提高工匠的地位,同时鼓励创造,一旦有人打造出更强更便捷的火器,就给予百两纹银的奖赏。
商贸上,提高商人地位,但禁止垄断,降低税率,鼓励和昔日盛唐一般的开放态度,由水路陆路两边,和国外或者国内各地商贸,同时给予一些补贴政策,保证商业的迅速繁荣。
张无忌的条条政策,其实很多在如今的时代,都有点过于超前了,甚至引起不少人的反弹。
但一切的改革,都得是拳头足够大才行。
在张无忌麾下那些忠心耿耿的百万大军之下,所有势力都熄了火,甚至出兵数次,在数个月的时间内,各路大军就己经平定所有的不满的人,为一切扫清了道路。
在这么一番操作之后,新生的大明王朝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原大地一片繁荣景象,百姓们安居乐业,商业贸易日益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实际上,只是对天下万民减免赋税,以及对商人减免赋税和提高地位,就足以造就繁荣了,这短短数月时间,新生的大明王朝,和北边暮气沉沉的元朝相比,简首就是一个天一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