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兴营地在完成了户籍人口普查后,太子朱慈烺坐在营帐中,面前摆放着详细的普查资料。这次普查的结果让他对营地的情况有了更为清晰和全面的了解。
根据普查数据,营地内总计人口达到了八千余人。其中,成年男子约占四成,他们大多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和战斗技能;成年女子约占三成,她们在操持家务、纺织农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占比两成左右,是营地未来的希望;而老年人则占一成,他们丰富的经验也为营地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在特长方面,有不少工匠擅长木工、铁匠等技艺,为营地制造工具和武器;还有一些人精通草药知识,能协助周悦进行医疗救治;更有一些猎手善于追踪和狩猎,为营地提供了额外的食物来源。
太子朱慈烺仔细地分析着这些数据,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威胁。
此时,林云轩、王猛和周悦走进了营帐。
“殿下,普查结果如何?”林云轩率先问道。
太子朱慈烺抬起头,神色凝重地说道:“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好一些,但也不容乐观。营地内人口虽有八千余人,但真正具备强大战斗能力的成年男子数量有限。”
王猛皱了皱眉头:“那我们必须更加高效地训练士兵,提升他们的战斗力。”
周悦接着说:“医疗方面也不能放松,确保在战斗中有足够的救治能力。”
太子朱慈烺点了点头:“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根据人口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比如,让擅长木工的工匠打造更多的防御器械;让熟悉草药的人加大草药的采集和储备。”
林云轩思索片刻后说道:“殿下,我们是否可以组织一些妇女进行后勤保障工作,比如制作军服、准备干粮等?”
太子朱慈烺表示赞同:“此计甚好。儿童也可以在适当的指导下,参与一些简单的劳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围绕这些想法进一步商讨具体的实施方案。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营地内一片繁忙景象。
擅长木工的工匠们在工坊中忙碌地打造着投石机、弩箭等防御器械。一位名叫张木匠的工匠,手艺精湛,他一边指导着年轻的学徒,一边亲自操刀,精心制作着每一个部件。
“大家加把劲,这些器械可是我们保卫家园的重要武器。”张木匠喊道。
在药田边,熟悉草药的人们正在仔细地采摘着各种草药。其中有一位名叫李婆婆的老人,她对草药的了解十分深入。
“这种草药有止血的功效,多采一些。”李婆婆对身边的年轻人说道。
妇女们则在临时搭建的工坊里,缝制着军服。她们飞针走线,一丝不苟。
“咱们可不能让战士们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上战场。”一位大嫂说道。
孩子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在大人的指导下,帮忙整理物资、传递工具。
而在训练场上,王猛正严格地训练着士兵。
“步伐要整齐,动作要迅速!”王猛大声吼道。
士兵们汗流浃背,但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与此同时,太子朱慈烺也没有闲着。他一方面与周边的部落和势力保持联系,寻求可能的联盟和支持;另一方面,他亲自视察营地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在一次视察中,太子朱慈烺来到了粮仓。
“粮食储备情况如何?”太子朱慈烺问道。
负责粮仓的官员回答道:“殿下,按照目前的人口和消耗速度,还能支撑数月。但如果战争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出现短缺。”
太子朱慈烺皱起了眉头:“必须想办法增加粮食储备,加大农田的耕种面积,同时合理分配粮食。”
随着时间的推移,营地的准备工作逐渐完善,但紧张的气氛依然弥漫在空气中。
一天,一名探子急匆匆地跑来报告。
“殿下,北方部落的先头部队已经距离我们不足百里,预计数日后就会抵达。”探子气喘吁吁地说道。
太子朱慈烺深吸一口气,镇定地说道:“传我命令,全体人员进入战备状态。”
营地内瞬间响起了警报声,人们的心跳也随之加速。但每个人的眼神中都充满了决绝,他们知道,这是为了保卫自已的家园,为了亲人和未来,他们必须战斗到底。
在城墙上,太子朱慈烺望着远方,心中默默祈祷:“愿我们能够成功抵御这次威胁,让明兴营地继续繁荣昌盛。”
而此时,北方部落的大军正浩浩荡荡地朝着明兴营地逼近,一场生死之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