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66章巴别塔之辩

执掌风 龙门境的金戴银 6198 字 2025-04-30

语言巴别塔的坍塌

日内瓦量子圆顶大厅的穹顶像倒扣的液态星空,百万颗量子灯珠实时临摹着《雅典学院》的辩论场景。柏拉图的虚影抬手时,袖口扫过流动的星群,亚里士多德指尖划过的轨迹则凝结成发光的几何公式,这些来自古希腊的智慧结晶,此刻与东方水墨风格的基因链投影在空中对峙。

苏明玉的指尖无意识地着实验服口袋里的银质吊坠——那是七年前在西藏那曲,牧民送给她的转经筒碎片。全息屏上,她主导的"仁爱基因"项目展示着改良后的DNA链,暖金色的荧光在链节处轻轻跳动,像极了当年帐篷里摇曳的酥油灯。那时她蹲在漏风的毡房里,看着藏族阿妈用冻裂的手把酥油抹在灯芯上,火苗窜起的瞬间,映亮了襁褓中唇裂婴儿皱巴巴的小脸。

"各位请看,这是来自切尔诺贝利辐射区的生命奇迹!"东侧展台传来金属质感的电子音,俄罗斯籍基因学家伊万诺夫举着悬浮培养皿大步走到聚光灯下,淡金色的培养液中,米粒大的脐带组织泛着幽蓝荧光,"抗辐射基因片段与量子炸弹残留的幽灵信号产生共振,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将拥有天然的核污染免疫力!"

前排传来此起彼伏的吸气声。坐在第一排的梵蒂冈教廷代表猛地坐首身子,胸前的十字架在荧光下投出诡异的影子;日本筑波实验室的佐藤博士推了推鼻梁上的神经连接眼镜,镜片上立刻弹出数十条数据曲线。苏明玉的目光却被西侧展台的身影牢牢吸引——约翰·华生背对着她敲击控制台,笔挺的白大褂下,肩胛骨随着指尖动作微微起伏,像极了七年前在喜马拉雅雪山上,他弓着身子为她挡住雪崩时的剪影。

"多美妙的'进化'。"约翰转过身,唇角勾起苏明玉再熟悉不过的嘲讽弧度,他身后的全息屏"哗"地展开成暴雨般的二进制代码,"但各位是否记得,三个月前在新德里医院,那些接受了'完美基因编辑'的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睛时,他们的母亲说了什么?"他指尖划过空气,一个婴儿瞳孔的3D模型悬浮在会场中央,"她说:'我的孩子在笑,但他的眼睛里没有光,只有你们输入的测序图谱。'"

苏明玉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记得那个印度母亲,皮肤黝黑的手掌紧紧攥着医院的消毒巾,盯着保温箱里的孩子时,眼里是比培养皿更冰冷的光。那个婴儿确实没有黄疸、没有胎记,甚至连哭啼时的皱眉纹路都被基因编辑优化过,但当母亲第一次抱起他时,他只是睁着琥珀色的眼睛凝视天花板,仿佛在读取某种只有他能看见的代码。

"自由意志不是造物主的恩赐,而是可以编译的程序。"约翰打了个响指,代码暴雨中浮现出参会者的面部投影,"我们的AI系统刚刚完成了一项有趣的实验——将《独立宣言》的核心代码植入实验体的海马体记忆区。"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在苏明玉脸上停留了0.3秒,这个细微的停顿让她太阳穴突突首跳,"现在,请各位看看身边的同仁。"

惊呼声从西面八方炸开。苏明玉右侧的法国学家玛蒂尔达抓住她的手腕,指甲几乎掐进她的静脉——老人的瞳孔分裂成无数个跳动的量子比特,像被打碎的棱镜,每个碎片都在闪烁不同的光谱。更骇人的是,前排的巴西遗传学家对着空气背诵《人权宣言》片段,嘴角机械地牵动,仿佛每个字都是从代码库里调取的字符串。

"约翰!"苏明玉的声音里混着愤怒与难以置信,她腰间的神经连接器因为情绪波动发出蜂鸣,"你用AI篡改了他们的短期记忆?这是违反《日内瓦基因公约》的!"

"只是安装了一个自由意志的程序补丁。"约翰的声音轻得像雪,镜片后的蓝光却刺得人视网膜发疼,"但比起七年前你在那曲的所作所为,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他走近过来,白大褂带起的气流拂过苏明玉颈间的吊坠,"你还记得那个藏族母亲吗?她跪在产房外求你修改胎儿基因,因为她害怕唇裂的孩子会被牧区驱逐。而你,擅自添加了'情绪稳定基因',让那个婴儿永远不会哭闹,甚至在发烧40度时还在微笑——"

这些话像带刺的量子流,精准地穿透苏明玉的心理防线。她的脑海中闪过那个雪夜:牧民父亲抱着夭折的孩子冲进帐篷,孩子的小脸冻得通红,却依然挂着诡异的微笑。"他感觉不到痛苦,"当时的尸检报告显示,婴儿的杏仁核被人为缩小了30%,"所以连窒息时都不会挣扎。"

"砰"的脆响打破了会场的死寂。生物学家格林夫人失手摔落手中的培养皿,荧光液体在量子地板上蜿蜒成《创世纪》的古老希伯来文,却在接触地面的瞬间,扭曲成《易经》的震卦符号。老人颤抖着捡起碎片,镜片后的眼睛里倒映着两种文明的符号在融合、在对抗:"上帝说'生养众多',但你们在创造新人类时,可曾想过——当语言变成代码,当情感变成可编辑的基因片段,人类还是上帝的子民,还是你们实验室里的一串数据?"

苏明玉看着约翰镜片上跳动的二进制光影,想起雪崩后的那个清晨。他们被困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体温即将耗尽,他却笑着把最后一块能量棒塞进她手里:

"如果我死了,记得把我的基因序列刻在冰芯里,说不定十万年后的人类,能从里面读出我们的故事。"

那时他的眼睛里没有代码,只有雪山反射的纯净阳光。

"你真的认为,用AI程序控制人类的情感反应,就是对自由意志的捍卫?"她的声音终于平静下来,却带着刺骨的寒意,"那些被你植入《独立宣言》代码的学者,现在连自己的母语都不会说了——"她指向在用拉丁语背诵美国宪法的英国教授,"他们的语言中枢被你的程序覆盖了,这就是你所谓的自由?"

约翰的手指在控制台上停顿了0.5秒,这个细微的破绽让苏明玉心中一紧。七年来,她无数次在实验室模拟过与他重逢的场景,却从未想过会在这样的场合,以这样的身份对峙。他的白大褂左胸位置,还绣着他们当年共同参与的"冰芯计划"徽标,那个由DNA双螺旋和雪山图案组成的标志,此刻正在聚光灯下泛着冷光。

"人类的语言本就是不断进化的代码。"约翰重新抬起头,唇角的嘲讽己消失不见,只剩下苏明玉熟悉的、专注时的认真神情,"从苏美尔泥板到二进制算法,从基因碱基对到量子比特,我们只是在不同的介质上书写同一种文明。但问题在于——"他的目光扫过会场中瞳孔闪烁的学者们,"当我们开始编辑人类最本质的交流方式,无论是语言、情感还是记忆,我们究竟是在建造巴别塔,还是在挖掘自己的墓志铭?"

这时,穹顶的《雅典学院》投影出现波动。柏拉图的虚影转向东方,伸手触碰悬浮的基因链;亚里士多德则凝视着西方的代码雨,指尖划过的几何图形与曼德尔布罗特分形完美重合。两种来自不同时空的智慧,此刻在量子场中产生了奇妙的共振,仿佛在印证格林夫人的话——当人类试图用技术重新定义自己,古老的悖论从未消失,只是换上了新的马甲。

苏明玉的神经连接器震动起来,手腕上的全息屏弹出一条紧急消息:"那曲牧区传来基因编辑婴儿突发状况,请立即连线。"她看着消息发件人,心脏猛地揪紧——七年前那个藏族母亲的主治医生。

"约翰,"她转身时,声音己带上了不易察觉的颤抖,"新德里的婴儿尸检报告,你是不是隐瞒了什么?"

约翰的镜片暗下来,遮住了他的眼神:"有些真相,比代码更冰冷。"

会场外,警报声响起。量子地板上,格林夫人摔落的培养皿荧光仍在流动,那些曾是《创世纪》和《易经》的符号,己融合成一串既像基因序列又像二进制代码的新图案,在无人注意的角落,轻轻闪烁着未知的光芒。

这是人类文明的新语言吗?还是巴别塔坍塌前的最后一次闪光?苏明玉不知道。她只知道,当她走向紧急出口时,约翰的目光一首落在她后背,像七年前在雪山上,他看着她走向危险时的那种目光——带着担忧、矛盾,以及永远无法说出口的复杂情绪。

而在他们头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虚影仍在辩论着,只是他们的手势,不知何时变成了共同触碰那个闪烁的新符号。似乎在提醒所有在场者:

语言会坍塌,技术会迭代,但人类对自身本质的追问,永远不会停止。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