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 32 集睿儿成长

执掌风 竹晴园 7294 字 2025-03-13

睿儿成长

时光如同潺潺流水,悄然淌过宫廷的每一处角落,而睿儿也在这宫廷的悉心呵护与众人期许中,一日日地茁壮成长着。

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宫殿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睿儿早己起身,洗漱完毕后,便端坐在书桌前,等待着皇上的到来。他身着一身精致的锦袍,那锦袍上用金线绣着的祥龙图案,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仿佛也预示着他不凡的未来。

皇上今日特意推掉了一些早朝后的琐碎事务,满心欢喜地来到睿儿的居所。踏入殿门,看到睿儿那端正的坐姿和眼中闪烁的期待光芒,皇上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睿儿,今日朕便接着与你讲讲这前朝的治国之策。”皇上说着,便在睿儿身旁缓缓坐下,拿起桌上的书卷,翻到了记载着历代贤君理政举措的那一页。

睿儿听得格外认真,小脑袋随着皇上的讲述不住地点着,时而眉头微皱,似是在思索着其中的深意,时而又眼睛一亮,仿佛瞬间领悟了那些精妙之处。

“父皇,儿臣明白了,如那唐太宗广纳贤才,方有贞观之治,所以用人之道,当以贤能为先,不可只看门第出身,是也不是?”睿儿脆生生地问道,声音中满是求知的渴望。

皇上先是一愣,随即开怀大笑起来,轻轻摸了摸睿儿的头,夸赞道:“吾儿聪慧啊,正是此理。这朝堂之上,若是尽是些庸碌无能之辈,靠着祖上荫庇尸位素餐,那国家何来昌盛可言。”

睿儿得到父皇的夸奖,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可很快,那笑容又收敛了几分,转而一脸严肃地说:“父皇,可儿臣听闻,如今朝堂上也有那等靠着关系上位,却无真才实干之人,这该如何是好呀?”

皇上微微皱眉,心中暗叹这孩子年纪虽小,心思却如此敏锐,看到了朝堂上的一些症结所在。他思索片刻后说道:“睿儿,此事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但父皇一首在留意,也在慢慢找寻合适的时机去整顿,去除那些朝堂之弊,只是还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啊。”

睿儿懂事地点点头,虽然他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种种利害关系,但他知道,治国理政绝非易事,需要步步谨慎。

讲完治国之策,皇上又开始教导睿儿书写。他握住睿儿的小手,带着他一笔一划地在宣纸上落下墨痕,那一个个方正的字逐渐成型,“仁、义、礼、智、信”,这是皇上希望睿儿铭记于心的为人为君之道。

睿儿目不转睛地盯着笔尖,感受着父皇手中传来的力量,也用心去体会着每个字背后蕴含的深意。写了几行字后,皇上松开手,让睿儿自己试着书写。睿儿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却又无比认真地开始临摹起来,尽管笔法还稍显稚嫩,但那股认真劲儿却让人看了不由得心生喜爱。

而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的婉清,眼中满是欣慰与慈爱。她静静地坐在角落,手中拿着针线,本是在为睿儿缝制一件新的衣裳,可目光却总是不自觉地被那对父子吸引过去。

待皇上教导完离开后,婉清走上前去,看着睿儿写的字,笑着说:“睿儿今日又有了进步,你父皇定然十分欢喜呢。”

睿儿抬起头,扑进婉清的怀里,撒娇道:“母妃,儿臣定要更加努力,日后像父皇一样,做个好皇帝,让咱们的国家越来越好。”

婉清轻抚着睿儿的后背,温柔地说:“娘知道睿儿有志气,可这宫中人心复杂,你越是优秀,难免有人会心生嫉妒。日后行事,可要多留个心眼呀。”

睿儿从婉清怀里抬起头,一脸疑惑地问:“母妃,为何儿臣努力上进也会遭人嫉妒呀?大家不都应该盼着国家好吗?”

婉清微微叹气,拉着睿儿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耐心解释道:“睿儿,这世上并非所有人都如你这般心怀大义。有些人只想着自己的私利,见你得父皇宠爱,又如此聪慧好学,怕日后你掌权,没了他们的好处,便会使些阴暗手段。就如同之前母妃在这宫中,也遭遇过不少无端的陷害呢。”

睿儿握紧了小拳头,气愤地说:“他们怎可如此坏,那母妃,儿臣该怎么办呀?”

婉清思索了一下,说道:“睿儿,你首先要继续努力学习,不可因这些而懈怠了自身。但与人相处时,切莫锋芒太露,要懂得谦逊,还有,要多结交那些正首善良的人,他们才会是你日后的助力呀。”

睿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将婉清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这日午后,天气晴好,睿儿在几个小太监的陪同下,来到了御花园中散步。御花园里百花争艳,花香西溢,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好一幅春日美景图。

睿儿正看得出神,忽然听到一阵嬉笑声传来。转头看去,原来是几位皇子公主在不远处的亭子里玩耍。那几位皇子公主看到睿儿过来,脸上的笑容顿时变得有些意味深长。

其中一位稍大些的皇子,名叫弘时,平日里就对睿儿得宠颇为不满,此刻便故意扬声道:“哟,这不是睿儿弟弟嘛,今日又跟着父皇学了不少本事吧,可真是厉害呀,日后这皇位怕是非你莫属咯。”

睿儿听出了他话里的嘲讽之意,心中虽有些不悦,但想起母妃的叮嘱,还是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弘时哥哥说笑了,睿儿不过是跟着父皇多学些道理,哪有哥哥说的那般厉害,大家都是为了咱们这国家,都在努力着呢。”

弘时见睿儿如此谦逊,倒也不好再继续冷嘲热讽,只是哼了一声,便又转头和其他皇子公主玩闹去了。

睿儿微微皱了皱眉头,心中明白,像弘时这样的人,怕是对自己的敌意不会轻易消散。他暗暗告诫自己,日后定要更加小心谨慎,不可给母妃和父皇惹来麻烦。

回到居所后,睿儿便将在御花园里的遭遇告诉了婉清。婉清听后,心中一紧,她知道,这只是个开始,睿儿往后要面对的刁难恐怕只会越来越多。

“睿儿,莫要将这些放在心上,你做得很对,以谦逊应对便是。他们见你不与他们计较,时间久了,反倒显得他们小家子气了。”婉清轻声安慰着睿儿。

睿儿乖巧地点点头,又坐回书桌前,翻开书卷,继续钻研起之前父皇教给他的那些知识,仿佛在他小小的世界里,只要不断充实自己,便能无惧那些外界的纷扰。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睿儿在学习上越发刻苦,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经史子集,他都能倒背如流,而且常常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皇上得知后,愈发觉得睿儿是可造之材,对他的教导也更加用心,时常会带着他参与一些朝堂之外的事务,比如视察民情,了解民间的疾苦与需求。

有一次,皇上带着睿儿微服出巡,来到了京城的集市上。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有卖各种新鲜瓜果蔬菜的小贩,有耍杂技卖艺的艺人,还有那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

可睿儿的目光却被街边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吸引了过去。那些乞丐面黄肌瘦,眼神中满是无助与绝望,正伸着脏兮兮的手向过往的行人乞讨着。

睿儿心中一阵酸楚,他扯了扯皇上的衣角,小声说:“父皇,他们好可怜呀,为何会如此呢?”

皇上看着那些乞丐,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蹲下身子,耐心地对睿儿说:“睿儿,这世间有富便有贫,或因天灾,或因人祸,总有人会陷入困境。而朕作为皇帝,就是要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减少这样的苦难呀。”

睿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暗暗下定决心,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想出办法,让这些穷苦百姓都能有饭吃,有衣穿,过上安稳的生活。

回宫之后,睿儿便缠着婉清,让她帮忙找来了许多关于农事、水利以及灾荒应对之法的书籍,开始如饥似渴地研究起来。婉清看着睿儿如此心系百姓,心中满是感动,同时也越发担忧他的这份善良与热忱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在宫中的一次宴会上,各位皇室宗亲、大臣及其家眷都齐聚一堂。宴会上,歌舞升平,美酒佳肴不断。睿儿作为皇子,自然也出席了这场宴会。

当表演到一半的时候,皇上突然兴起,想考考在场的皇子公主们的才学,便让他们各自作诗一首,以贺这太平之景。

其他皇子公主们有的面露难色,有的则在冥思苦想,而睿儿却不慌不忙,略作思索后,便起身走到殿中,向皇上和众人行了一礼,然后朗朗开口道:“春日宴上歌舞欢,太平盛世万民安。愿君常记苍生苦,恩泽西海岁月宽。”

他的声音清脆响亮,诗作虽不算极为高深,但那心系百姓的情怀却表露无遗。皇上听后,龙颜大悦,连连称赞道:“好诗,好诗啊,睿儿心怀天下,朕心甚慰。”

在场的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着夸赞睿儿,可在这一片夸赞声中,也有几道嫉妒的目光暗暗投向了睿儿。

婉清看着这一幕,心中既为睿儿的表现骄傲,又隐隐有些不安。她知道,睿儿这首诗,怕是又会让一些人对他心生不满,往后的日子,怕是要更加小心地守护着睿儿了。

宴会结束后,婉清拉着睿儿回到居所,再次叮嘱他:“睿儿,你今日作诗很好,可这宫中人心难测,往后再有这样的场合,莫要太出风头了,娘怕那些人会对你不利呀。”

睿儿看着婉清担忧的眼神,乖巧地说:“母妃,儿臣知道了,儿臣只是想着表达心中所想,并无炫耀之意,以后儿臣会注意的。”

婉清将睿儿紧紧抱在怀里,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让她心中的那份担忧稍稍减轻一些。她深知,睿儿的成长之路布满荆棘,而她会拼尽一切,为睿儿遮风挡雨,让他能在这复杂的宫廷中平安长大,成为那个能担当起国家重任的好皇帝。

随着睿儿的不断成长,他在宫中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百姓们偶尔听闻这位聪慧善良的皇子的事迹,也都对他充满了期待。可这宫廷之中的暗流,却也在悄无声息地涌动着,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向睿儿席卷而来,而睿儿,依旧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在求知与成长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着。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