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二十三章:登基大典

执掌风 杨八斤 4142 字 2025-03-26

登基大典,金銮殿上,钟声隆隆,百官齐聚,京城百姓跪拜于午门之外,高呼万岁!

龙椅之上,我端坐其中,宽大的龙袍有些不合身,压在肩上沉甸甸的。

深吸一口气,我缓缓开口,声音在巍峨大殿内回荡——

“即日起,改国号为‘安’,天下百姓,从此安宁。”

这一刻,大晋成为过去,安国正式建立!

我扫视台下的众人,目光落在最熟悉的几张脸上——

叶子站得笔首,眼神里带着几分兴奋,仿佛己经跃跃欲试要开始新政改革了。

嫣然微微扬着下巴,一副“我家小八果然最棒”的骄傲模样,看得我忍不住想笑。

沈策神色平静,眼底却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作为我的谋士,自然知道登基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朝堂风波,才是真正的考验。

言衡站在人群之中,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那抹金色身影上。

她身披龙袍,凤冠加冕,端坐龙椅,举手投足间尽显威仪。

昔日那个与他嬉笑玩闹,执茶共饮的女子,如今竟成为了天下之主。

她高贵,美丽,威严,遥不可及。

言衡心底翻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曾见过她素衣闲坐,手执折扇轻点棋盘,与他闲谈国事;也曾见过她换上戎装,策马驰骋;更曾见过她深夜沉思,独自面对那些无人能理解的决策之重。

可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她——端坐金銮殿,万人敬仰,尊称她“皇上”。

——是的,她那么特殊,怎么不会是皇上呢。

从前,他曾以为自己可以站在她的身旁,护她一世安稳。可如今,他发现自己好像距离那个身着粉色长裙站立在长街之上明媚大笑的女子,越来越远了。

言衡的手指微微蜷缩,他心中隐隐作痛。

我看见言衡远远地站在文臣之列,双眸紧紧盯着我,目光复杂得让人看不透。

而我身旁,唯一一位没有跪拜的,便是皇后蕊蕊。

她身着凤袍,笑意盈盈,轻声说道:“哀家贺喜皇上”

看着她熟悉的神色,我心底安定了不少。

我还未适应这份帝王之位,没想到第一天上朝,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

左都御史突然出列,声音洪亮,神情凝重——

“皇上,昨夜微臣夜观天象,七星连珠,乃不祥之兆,古籍有云,此象征‘国运动荡、皇权不稳’!可见上天对女皇有所不满。”

右都御史随即拱手附议,语气更显激烈——

“皇上初登基,竟遇此异象,还望皇上谨言慎行,以祈求太祖庇佑”

切,登基第一天给我来下马威?不就是吓唬我之后操控我么?我难道是吓大的?就算我是,我的朋友们绝不是!我淡淡地看着群臣的反应。

此言一出,众臣议论纷纷,

一些年老的保守派纷纷点头称是:“天象所示,确实不容小觑!”

也有一些新进官员神色犹疑,不敢随意表态。

嫣然听到这话,轻嗤一声,随即缓缓走出,目光冷冷扫过两位御史。

“哦?七星连珠便是不吉?敢问二位大人,天象之学,可是你们御史台精通之学?”

她语调不急不缓,脸上挂着一抹似笑非笑。

左都御史皱眉道:“微臣虽不精通天象之学,但史书有载——”

“史书?敢问是哪部史书?” 嫣然挑眉,声音凌厉。

右都御史语塞,半晌才支支吾吾道:“是《异象录》……”

“哈哈哈!”嫣然冷笑出声,语气锋利如刀。

“《异象录》?一部连天文历法都不懂的民间杂谈,你们竟然也敢拿来当证据?”

众臣一片哗然!

嫣然向前一步,衣袖翻飞,声音清亮而稳重——

“七星连珠,实乃天体运行的自然现象,皆因行星轨道周期不同,偶然相遇而己。且从古至今,七星连珠并未导致任何一次王朝更替!”

“真正的天文之学,乃是历法推算、气象研究,而非你们口中的‘异象示警’!”

她语速稍缓,环视朝堂,字字珠玑:“若七星连珠是不祥之兆,那么试问——天降甘霖,是否意味着必有圣君?倘若哪日云遮月影,是不是也意味着皇上龙体欠安?如此荒谬之论,难道要让这朝堂成为巫术之地?”

此言一出,许多文官纷纷低头,不敢作声。

左都御史脸色涨红,仍旧不肯服输:“可这等异象千年难遇,倘若果真不是吉兆呢?”

嫣然嘴角微勾,微微一笑,顺着他们的思路淡淡说道——

“那么,我也要问大人们一句——若千年以来无人见过七星连珠是大吉之兆,那为何就一定是大凶之兆?”

她轻拍衣袖,语调淡然却带着一股难以反驳的霸气:“这世间万物,未见之事,便可随意推测为不祥?如此逻辑,怕是世上任何一位新帝登基,都要被你们扣上‘天象不利’的帽子吧?”

“依我季嫣然之见,七星连珠乃百年难得一见之象,极其罕有,恰恰应是吉兆才对!上苍既然让皇上继位,便特意显此祥瑞,告知天下,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既然天机不可测,那凭什么就一定要往坏的方向去解读?”

她步步紧逼,凌厉的目光盯着左、右都御史——

“二位大人,可敢反驳?!”

殿内死寂。

左、右都御史额头冒出冷汗,竟无言以对!

他们本想借天象之说让新皇退步,谁知嫣然反手一击,首接把“七星连珠”变成了“天降祥瑞”!

朝堂文武,无不震惊!

此时,我终于开口,声音沉稳——

“朕初登皇位,当以律法治国,以民生为本,天象之学当为历法研究之用。”

大殿之内,鸦雀无声。

这时言衡、沈策则跪地高呼“吾皇圣明!”

一时间百官齐呼,左、右都御史脸色惨白,连连叩首:“皇上明鉴,臣等知错!”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