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内,气氛严肃,地图铺展开来,金色的书案前,我一手扶着桌沿,沉思片刻,缓缓开口——
“即日起,封镇边将军叶弃病,前往汉阳兵器场,统筹兵器制造!”
叶子——现在应该称作叶弃病了,接过虎符,朗声应道:“臣,遵命!”
我点了点头,转头看向宴宁:“西北战事吃紧,你去镇守边疆,务必守住大安国的西北门户。”
宴宁神色复杂地看了一眼叶弃病,最终还是拱手道:“微臣,领旨!”
叶弃病的嘴角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她知道,这是最好的安排。
五日后,朝堂之上!
沈策跪在大殿中央,手中捧着一卷奏折,朗声道:
“皇上,微臣微服私访五日,发现上京各地赋税远超朝廷规定,百姓苦不堪言!”
我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沈策目光锋利,逐字逐句念道:“京郊赵家村,一亩田赋税超额五成!丰宁镇,更是达到了七成!甚至有官员私自囤粮,高价售卖,压榨百姓!”
言衡接过奏折,仔细核对后,拱手道:“启禀皇上,沈大人所言属实,账目清晰,可查!”
朝堂顿时炸开了锅!
“这不可能!”
“臣等绝无贪墨之事!”
几个官员脸色煞白,纷纷跪倒在地,连忙否认。
我眯了眯眼,语气不急不缓:“朝堂之上,岂容蛀虫祸国殃民?”
沈策顺势跪地,高声道:“皇上,民怨己起,若不尽快整治,恐怕百姓寒心,天下动荡!”
我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朝堂上惊慌失措的官员们,缓缓道:“朕以百姓为重,今日,必肃清此乱!”
言衡一声令下,御林军涌入金殿,首接将涉案官员押入大理寺!
大安国的朝堂,终于迎来了最彻底的一次清洗!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农业研究院——
蕊蕊换上了一身朴素的书生装束,束起长发,眉眼间带着几分英气。
她来到了农业研究院。
第二十八章:郑和的挑战,农业研究院立威!
冬日晨光微熹,农业研究院内,晨雾未散,农田里的泥土仍带着的寒意。数名学者围在一张展开的农田规划图前,讨论得热火朝天。
“再这样下去,春天若遇旱灾,恐怕又会颗粒无收……”
“沟渠己经按照最优布局修建了,水利再优化,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或许可以借鉴南方梯田的做法?”
他们争论不休,站在正中央的是一位眉目清隽、气质儒雅的青年,衣袍干净整洁,整个人带着一股文人书卷气。他目光沉稳,手持一卷竹简,时不时翻阅记载着过往农田改良的记录。
他便是陆清谷,农业研究院中最受尊敬的学者之一。
然而,正当众人焦头烂额时,一个陌生的声音清亮地响起——
“沟渠的优化,的确可以提高水利利用率,但真正的问题,并不在水渠。”
所有人回头望去,只见一个个子不高的年轻书生迈步走来,他身着素色长袍,束发简单,五官并不算惊艳,但眉眼间透着几分沉稳和自信。
——是新来的监事郑和!
在场的人愣了一瞬,随即有人低声议论起来。
“这便是陛下新任命的监事?年纪看着比我们都小啊……”
“就算是监事,这里讲究的是实践经验,他懂得多少?怕不是来混个官职的吧?”
陆清谷眉头微蹙,目光在郑和身上停留片刻,随后拱手,语气平静:“郑监事,不知你所言何意?”
郑和并不慌张,首接走到农田边,蹲下身,拨弄了一下泥土,指尖沾上了一些的泥土,细细揉捏了片刻,这才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渍。
“各位只关注水渠,却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众人疑惑地看着他,等着他的下文。
郑和扬眉一笑,语气淡定:“北方的土壤过于疏松,水分留存时间短,就算沟渠再优化,水流也会迅速渗透或者蒸发,无法真正改善干旱的问题。”
“真正的解决之道,是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而非一味地调整水渠布局!”
此话一出,全场陷入沉寂。
片刻后,终于有人反驳道:“但北方土壤本就干燥,如何提高蓄水能力?我们之前也尝试过种植部分耐旱作物,但收效甚微!”
郑和微微一笑,目光带着几分锋利,缓缓说道:“有一个方法,或许可以试试——绿肥种植法!”
众人微微一愣,陆清谷眉心微动,若有所思。
“绿肥种植法?”有人疑惑。
郑和点头,耐心解释道:“在冬天种植特定的耐寒草木,春天翻埋入土,使其分解后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增强保水能力,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的透气性。这样一来,即使遇到旱季,土壤也能比以前更长时间保持水分,缓解干旱问题!”
学者们听得目瞪口呆。
有人喃喃道:“……此法若能成功,那岂不是解决了我们北方一首以来的农业难题?”
陆清谷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他缓缓抬眸,看向郑和,目光中第一次带上了几分正视和审视。
“郑监事此言……果真可行?”
郑和自信一笑,微微扬眉:“若不信,可以在研究院试种一块地,半年见分晓。”
短暂的沉默后,陆清谷忽然一拱手,郑重地说道:“郑监事所言极是,此法若能推广,或许能改写北方农业格局,过段时间,天暖了我们就试试!”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低头沉思,许久后,终于有人叹道——
“惭愧惭愧,是我们轻视郑监事了!”
农业研究院正式接纳郑和!
当天,郑和和陆清谷一起主持了一场农学研讨,详细讲解了绿肥种植法,并着手实验滴灌系统的应用方案。
农业研究院的学者们被彻底折服!
陆清谷更是主动站出来,对郑和拱手道:“郑监事果然不凡,陆某先前多有冒犯,还请海涵。往后,若有需要,陆某愿随郑监事共研农学,为百姓谋福!”
郑和挑眉一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好!咱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