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太平军,那可是清朝时期的“热血青年团”,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们,为了心中的信仰,跟清政府杠上了。他们选择了永安作为自己的“革命根据地”,打算在这里“修身养性,锻炼队伍”。
传统史学界的大佬们都说,太平军在永安那是“闭关修炼”,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将士们个个精神焕发,队伍纯洁得跟白纸一样,简首就是一场完美的“军政建设夏令营”。然后呢,他们计划着突围北伐,进军江南,一路高歌猛进,实现他们的“宏伟蓝图”。
但是吧,咱们得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事儿。你说太平军在永安待了半年,真的是在“休养整补”吗?我看更像是“度假”过头了!刚开始进城的时候,物资充足,兵力也壮,结果一待就是半年,向荣那小子还没北上呢,他们倒是先把自己给“宅”住了。等到想出门的时候,发现粮草没了,火药也没了,连“红粉”(估计是指军需物资吧)都找不到了,这可咋整?
再说说精神素质吧。确实啊,待在永安这段时间,将士们的思想觉悟是提高了不少。但问题是,提高精神素质非得靠“闭关修炼”吗?就不能出去打个游击,既锻炼了队伍,又搞点外快补补身子?所以说啊,用精神素质的提高来证明困守永安的正确性,那简首就是“强行洗白”。
至于说永安半年是为了准备北伐和进军江南,嘿嘿,那就更是笑话了。太平军从江口圩到永安,一路都在打防御战,永安不过是其中一个“战场景点”罢了。你说他们在这里是为了日后突围和进军做准备?我看更像是被清军围得走投无路,只好在这里“苟延残喘”。
最后啊,咱们得说说突围的事儿。传统观点认为太平军突围是早有计划的,是为了实现他们的“伟大战略”。但真相往往是残酷的——他们突围的主要原因就是物资匮乏,连火药和食盐都搞不到,连领袖们的生命安全都受到了严重威胁。你说这不是“逼上梁山”是什么?
所以啊,太平军在永安的这段“度假”经历,简首就是一部搞笑的战略史。他们本想在这里“休养整补”,结果却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看来啊,制定战略还是得结合实际,别光顾着“高大上”,忽略了“接地气”。
话说那太平军,虽然战斗力有点虚,像是西分五裂的豆腐,还乱得跟炒豆儿似的,但清军也没占到啥便宜,就像一群苍蝇围着永安防线嗡嗡转,时不时还捅捅窝,想从东线加强力量。洪秀全他们一看,这要是不赶紧想办法突围,只怕后果比吃辣椒还刺激。
这时候,“小天堂”这个口号就像块磁铁,虽然还没个具体地儿,却让太平军心里有了那么点盼头。他们就像是一群准备上天堂的小鸟,在永安这棵树上筑巢,等着有一天能飞上去。可天堂位置不定,他们也就没了方向,永安这防御战打得那叫一个长。但一旦“小天堂”和某个城市对上眼了,嘿,战略立马就变了,得动起来,发展才是硬道理嘛,光守着是上不去的。
于是,洪秀全他们琢磨着,是时候撤出永安,往东线突围了。这东线啊,就像是条没啥障碍的跑道,跑起来那叫一个顺畅。4月1号,古苏冲口那场胜利,就像给突围打了剂强心针,洪秀全他们那是信心满满,立马就把突围提上了日程。4号,天王一道诏旨下来,将士们那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诏旨里说得那叫一个慷慨激昂,什么“放胆诛妖”,“金宝包袱在所缓”,意思就是,兄弟们,别犹豫了,该扔的扔,该杀的杀,咱们天堂见!
突围那天,正好是4月5号晚上,天公也不作美,下得跟泼水似的。清军那边还想着,这雨下得这么大,太平军总不会这时候突围吧?结果,太平军就像是一群夜行侠,趁着夜色和雷雨,悄悄地就走了。清军那边呢,刚开始还派兵出去探探风,结果路都看不清,只好撤回来继续睡觉。等他们一觉醒来,太平军都己经跑远了。
这次突围啊,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关系到两万人的性命呢。但太平军就像是一群勇敢的战士,冒着雨,顶着困难,一路向东,硬是把清军给甩在了后面。洪秀全他们啊,不仅有胆略,还有智慧,部署得那叫一个周到,行动起来也是井然有序。就这样,太平军顺利地迈出了突围的第一步,向着他们的“小天堂”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