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7集:修桥中的波折

执掌风 竹晴园 5278 字 2025-03-19

修桥的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不,就遇到了麻烦事儿。

在搭建桥墩的时候,原本按照计划,挖好的地基应该很稳固,可没想到地下有一处暗流,水流不断地冲刷着刚砌好的石料,导致桥墩总是砌不牢固,刚砌上去的石头没一会儿就被冲歪了。

大家看着这情况,都有些发愁,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爷爷围着桥墩转了好几圈,仔细观察着水流的情况,然后和几个有经验的长辈商量了起来。有人提议往地基里多灌些水泥,把缝隙都填满,也许就能挡住水流了;也有人说可以试试改变一下桥墩的形状,让它更能抵御水流的冲击。

爷爷综合了大家的意见,决定先采用灌水泥的办法试试。于是,大家又赶紧去运来更多的水泥,小心翼翼地往地基里灌注,一边灌一边观察着水流的变化。可这办法似乎效果不太理想,水流还是在不断地冲击着。

没办法,爷爷又带着大家重新调整方案,按照新的形状重新砌桥墩,过程十分艰难,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才终于把这个桥墩给稳固住了。虽然遇到了波折,但大家的士气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更加坚定了要把桥修好的决心。

可波折就像商量好了似的,一个接着一个来。刚解决了桥墩受暗流冲击的问题,在准备铺设桥板的时候,又发现用来做桥板的木材出现了状况。

原本储备好的一批质量上乘的木材,不知为何,有好些都出现了虫蛀的痕迹。这可把负责材料管理的王大叔急坏了,他一边擦着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一边自责地说:“这,这我之前检查的时候明明都好好的呀,怎么这会儿就出了这档子事儿呢。”

爷爷上前拍了拍王大叔的肩膀,安慰道:“先别急,咱们一起看看还有多少能用的,再想想办法补救。”众人赶忙把木材都搬出来,一根一根地仔细查看,最后统计出来,能用的木材数量远远不够铺设整个桥面了。

这时,有人提议去附近的山林里再砍伐些合适的树木来应急。可村里的老支书却皱起了眉头,缓缓说道:“咱们这山林可不能随便乱砍呀,这些年好不容易才让这片林子慢慢恢复生机,要是为了这桥过度砍伐,破坏了生态,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大家听了,都觉得老支书说得在理,于是又陷入了沉思。村里的年轻人小李脑子转得快,他突然眼睛一亮,说:“咱们可以去邻村问问呀,看看他们有没有多余的木材愿意卖给咱们或者跟咱们换些东西呢。”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爷爷便安排了几个能说会道的村民,带上村里的一些特产,前往邻村去碰碰运气。邻村的村长倒是个热心肠,听了他们的来意后,很是同情,可也面露难色地说:“咱们村倒是有一些木材,不过之前也和别人说好了,大部分都预定出去了,现在剩下的也不多,估计不够你们用呀。”

来的村民们一听,心里凉了半截,但还是不甘心地问能不能匀出一部分来救救急。邻村村长想了想,说:“这样吧,我把剩下的木材先给你们,不过数量确实有限,你们还得再想别的法子。”

大家千恩万谢地把那批木材运了回来,虽然解了一点燃眉之急,但距离铺满桥面还差不少呢。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村里常年在外跑生意的张大哥回来了。

张大哥了解情况后,笑着说:“别愁了,我知道离咱们这儿不远有个木材加工厂,他们那有时候会有一些处理的边角料,虽然形状不太规整,但质量还是不错的,咱们可以去看看能不能低价买回来,加工加工凑合用呢。”

众人仿佛看到了希望,赶忙跟着张大哥来到了木材加工厂。加工厂的老板听了他们修桥遇到困难的事儿,很是钦佩,大手一挥说:“难得你们这么用心为村子做好事,这些边角料就便宜卖给你们了,算我也为这修桥出份力。”

大家高兴坏了,连忙把木材运回村子,找来了手艺好的木匠,开始对这些木材进行加工、拼接,费了好大的劲儿,总算是把桥板的材料凑齐了。

本以为这下可以顺顺利利地继续修桥了,没想到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在搭建桥梁的支撑结构时,需要用到一些特制的金属部件,可负责采购这些部件的小刘却在回来的路上出了意外。

那天,小刘开着车拉着部件往村子赶,谁知道半路上车子突然抛锚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小刘急得不行,试着修了半天也没修好,手机在这荒郊野外还没信号,根本没法联系村子里的人帮忙。

天渐渐黑了下来,小刘又饿又怕,只能守在车子旁边,盼着能有路过的人帮忙。好在运气还不算太差,过了许久,终于有一辆路过的货车停下来了。货车司机了解情况后,热心地帮忙把小刘的车拖到了有信号的地方,小刘这才赶忙给村子里打电话说明了情况。

等村里派人去接应小刘,把金属部件拉回来的时候,己经耽误了好几天的工期了。爷爷看着这些来之不易的部件,叹了口气说:“这修桥可真是太不容易了,不过只要大家心齐,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于是,大家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安装这些金属部件,可安装过程中又发现,图纸和实际的部件好像有些对不上,有些地方的尺寸不太匹配,安装起来很是费劲。

几个懂技术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对照着图纸反复研究,又是测量又是比划,最后发现原来是厂家那边出了点差错,发错了部分型号的部件。

这可把大家气得不轻,可生气也没用啊,当下最重要的是怎么解决问题。有人说赶紧联系厂家重新发货,可一来一回又得耽误不少时间,工期己经拖了又拖,实在等不起了。

村里的老工匠陈爷爷站了出来,说:“我看啊,咱们可以试着改造改造这些部件,按照实际需要的尺寸进行加工,虽然麻烦了点,但总比干等着强。”

大家觉得有道理,便在陈爷爷的带领下,支起了简易的铁匠炉,开始对那些不匹配的部件进行改造加工。火花西溅中,大家的身影忙碌而又坚定,虽然每个人都累得腰酸背痛,但看着那些部件一点点被改造好,心里满是成就感。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波折,桥的修建终于又回到了正轨上。大家齐心协力,一砖一瓦、一木一铁地继续完善着这座桥,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众人的心血和期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桥的模样也越来越清晰,横跨在那原本隔断村子与外界联系的河流之上,仿佛是一座凝聚着全村人心意与力量的丰碑,承载着大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而这段修桥过程中的波折,也将成为村子里口口相传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村子的发展不懈努力。

在即将竣工的那一天,全村人都围聚在桥边,看着这座来之不易的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爷爷站在桥头,眼里闪着泪花,声音有些哽咽地说:“这桥啊,可真是咱们全村人的宝贝,这一路的波折,都是咱们一起扛过来的,以后咱们村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啊!”

随着最后一块装饰的石头被镶嵌好,鞭炮声响起,这座凝聚着无数汗水与希望的桥,正式完工了,它将开启村子新的篇章,见证着村子不断走向繁荣的每一步。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