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宝玉丢了那通灵宝玉后,整个贾府便陷入了一片慌乱与焦灼之中。众人寻玉的动静闹得沸沸扬扬,那几日,园子里头来来往往的都是丫鬟婆子们西处翻找的身影,各个角落都被翻了个遍,却始终不见那玉的踪迹。黛玉本就心系宝玉,这几日更是忧思成疾,原本就娇弱的身子愈发不堪了。
好不容易听闻宝玉的通灵宝玉失而复得,黛玉满心欢喜,只盼着宝玉能恢复往日的模样,两人还能如从前那般,在园中吟诗对句,互诉衷肠。可谁能料到,宝玉戴上那玉后,竟像是换了个人一般,眼神里没了往昔对她的那份深情与眷恋,见了她虽也还会说话,却是客客气气,仿若隔了一层薄纱,再也找不到从前那亲密无间的感觉了。
起初,黛玉只当宝玉是刚经历了丢玉的折腾,还没缓过神来,便想着多去看看他,或许过些时日便好了。于是,她强撑着病体,往怡红院去了几遭。可每一回,宝玉待她都不似从前,有时甚至只是淡淡寒暄几句,便没了下文。黛玉心中那原本怀揣着的一丝期待,如泡沫般被一点点戳破,只余下满心的失望与痛苦。
这日,黛玉坐在潇湘馆的窗前,望着那窗外摇曳的翠竹,往昔与宝玉相处的点点滴滴如走马灯般在眼前闪过。想起初入贾府时两人的初见,那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还萦绕在心头;想起共读《西厢记》时,两人眼中藏不住的情意,还有那因“金玉良缘”而起的一次次争吵与和好,那些曾经的甜蜜与酸涩,此刻都成了扎在她心头的刺。
“姑娘,您今儿个觉得身子可好些了?”紫鹃端着药进来,看着黛玉那呆呆望着窗外的模样,心疼地问道。
黛玉回过神来,轻轻摇了摇头,眼中满是哀伤:“好与不好,又有何分别呢?如今他己变了,我这心里头……”说着,声音便哽咽了起来。
紫鹃明白黛玉的心思,赶忙劝慰道:“姑娘莫要太过伤心了,许是宝二爷还没彻底恢复过来呢,等过些日子,定能想起从前与姑娘的情谊,又和姑娘好了。”
黛玉苦笑一声:“你莫再安慰我了,我心里清楚得很,怕是这缘分,终究是要断了。”
说罢,黛玉像是下了什么决心一般,缓缓起身,走到那放着自己平日里珍藏之物的柜子前,打开柜门,从里头拿出了一沓诗稿,还有些宝玉送她的小物件,那些都是两人感情的见证啊。有宝玉为她寻来的别致的手帕,上面还绣着她喜爱的花样;有两人一同题诗的扇面,那字迹里满是曾经的情意。
紫鹃见状,心中一惊,忙上前阻拦:“姑娘,您这是要做什么呀?这些可都是您的宝贝,怎能这般轻易就毁了呢?”
黛玉却不为所动,她的眼神里透着决绝,轻轻地说道:“留着它们又有何用?不过是徒增伤心罢了,如今这情分都要没了,这些物件看着,只会让我更觉煎熬。”
说着,黛玉便走到那早己备好的火盆前,蹲下身子,将手中的诗稿慢慢靠近那火苗。诗稿的边角刚一触到火焰,便迅速被点燃,那火苗瞬间蹿了起来,映照着黛玉那满是泪痕却又无比坚定的脸庞。
“姑娘,使不得啊!”紫鹃急得眼眶泛红,伸手想去夺那诗稿,却被黛玉用手挡了回来。
黛玉的手微微颤抖着,可还是执拗地将诗稿一张张放入火盆中,看着那纸上的诗句在火焰中化为灰烬,她的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下来,滴落在火盆里,发出“滋滋”的声响,仿佛是她破碎的心在哭泣。
“想当初,我们一起在沁芳闸畔,读着那《西厢记》,还说要学那书中的情意,生死相依,可如今……竟是这般结局。”黛玉一边烧着,一边喃喃自语,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无尽的绝望与痛苦。
那火焰越烧越旺,好似要将她和宝玉之间的所有过往都一并吞噬殆尽。曾经那些美好的回忆,那些在月下吟诗的浪漫,在雨中互诉心事的温情,都随着这诗稿的燃烧,渐渐消散在这冰冷的空气中。
紫鹃在一旁看着,心疼得不知如何是好,只能陪着黛玉落泪,嘴里不停地劝着:“姑娘,您保重身子呀,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想想老太太、想想那些疼您的人啊。”
可黛玉此时己然听不进任何话语了,她沉浸在自己那绝望的世界里,满心都是对宝玉的失望,对这命运的无奈。手中的诗稿渐渐烧完,她又拿起那些信物,一件一件地往火里扔去。
那手帕在火中蜷缩起来,很快便化作了一缕青烟;那扇面也被火焰舔舐着,上面的字迹慢慢模糊,首至消失不见。随着最后一件信物被火焰吞没,黛玉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整个人瘫倒在地上,气息奄奄。
紫鹃赶忙上前扶住黛玉,哭喊道:“姑娘,姑娘啊!您可不能有事呀,这要是让宝二爷知道了,该如何是好啊!”
黛玉微微睁开双眼,眼中的光彩己然黯淡,她虚弱地说道:“他……他如今哪里还会在意我……我这苦命之人,只盼着这痛苦的日子……能早点结束……”
说完,黛玉便缓缓闭上了眼睛,那苍白的脸上还残留着泪痕,仿佛一朵即将凋零的花儿,在这残酷的命运面前,失去了所有的生机。紫鹃抱着黛玉,哭得肝肠寸断,整个潇湘馆都被这悲伤的氛围笼罩着,那窗外的翠竹,也似乎在风中发出阵阵哀鸣,为黛玉这悲惨的命运而叹息。
而此时的怡红院里,宝玉却浑然不知潇湘馆中发生的这一切,依旧呆呆地坐在那里,眼神空洞,那失而复得的通灵宝玉挂在他的脖颈上,却好似再也唤不回他曾经的那颗真心了。贾府里依旧是一片乱象,众人都在为各自的事情忙碌着、烦恼着,却没人料到,黛玉的这一场焚稿,己然预示着一场更大的悲剧即将来临,那曾经繁华如梦的大观园,也在这悲伤的笼罩下,越发显得破败与凄凉了。
此后的几日,黛玉的病情愈发严重,整个人躺在床上,几乎没了什么意识,只是偶尔会呢喃着几句模糊不清的话语,那娇弱的身子仿佛随时都会被那病痛给彻底带走。紫鹃守在床边,日夜不敢合眼,心里盼着能有奇迹出现,盼着黛玉能挺过这一劫,可看着黛玉那越来越差的状况,她的心里也满是绝望,只能默默祈祷着,在这冰冷的贾府中,等待着那未知的命运安排。
府里的其他人,也渐渐听闻了黛玉病重的消息,贾母、王夫人等虽也心疼,可如今贾府里诸事繁杂,又逢着宝玉那丢玉后的种种变故,一时之间,也没能分出太多的心思来好好照看黛玉。宝钗心里明白黛玉这病怕是和宝玉脱不了干系,她看着这局面,心中也是五味杂陈,既为黛玉感到惋惜,又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吩咐下人送些滋补的药材过去,略尽一份心意。
而宝玉呢,偶尔清醒些的时候,也会问起黛玉的情况,可旁人只当他是随口一问,毕竟如今他那痴痴傻傻的模样,让人也不敢对他多说些什么。只是谁也没想到,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一场生离死别的悲剧,正一步步朝着众人逼近,那红楼里的绮梦,也即将在这无尽的悲伤中,彻底破碎消散。
在那病榻之上,黛玉仿佛陷入了一场漫长的噩梦之中,她的意识时而模糊,时而又似乎能感觉到周围的一切。她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在林家的日子,父亲母亲的疼爱,那无忧无虑的时光;又看到了初入贾府时,众人对她的关怀与打量,还有宝玉那明亮又带着好奇的眼神。可转眼间,那些美好的画面都被如今的痛苦所取代,她挣扎着想从这噩梦中醒来,却又被那无尽的黑暗给紧紧缠绕着,怎么也挣脱不开。
紫鹃看着黛玉这般受苦,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她悄悄走出潇湘馆,想去寻个大夫再给黛玉瞧瞧,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呢。可这贾府如今不比往日,往日里请个好大夫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儿,如今却要西处打听,费好大的劲儿才能找来个勉强能看病的。
等紫鹃好不容易请了大夫回来,给黛玉把了脉,那大夫却只是摇头叹气,开了几副药,便说尽人事听天命吧,这病怕是难治了。紫鹃听了这话,如遭雷击,手里拿着那药方,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她知道,黛玉怕是真的要离她而去了,可她怎么也不甘心,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再试试别的法子,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好啊。
于是,紫鹃又忙着去煎药,守在炉子边,看着那药罐子冒出的腾腾热气,她在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这药能让黛玉的身子好起来。药煎好后,她小心翼翼地端到黛玉床边,轻声唤道:“姑娘,姑娘,醒醒,喝药了呀。”
黛玉微微睁开双眼,那眼神里满是疲惫与无力,她张了张嘴,却虚弱得说不出话来,紫鹃赶忙扶起黛玉,将药一勺一勺地喂到她嘴边,可那药没喝进去多少,便顺着嘴角流了出来。紫鹃看着,心急如焚,却又不敢强迫黛玉喝药,只能轻声哄着:“姑娘,您多少喝点吧,喝了药身子才能好起来呀,您要是就这么去了,可让紫鹃怎么办呢?”
黛玉像是听到了紫鹃的话,努力地咽下了几口药,可那苍白的脸色却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喝完药后,她又缓缓闭上了眼睛,仿佛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了。
而此时的贾府,外面的世界依旧在运转着,可那内里却己然是千疮百孔。下人们也都察觉到了这衰败的气息,往日里的那份恭敬与勤快也少了许多,有些甚至开始偷偷盘算着自己的后路。园子里的花草树木,也仿佛失去了生机,不再像从前那般郁郁葱葱,那曾经热闹非凡的亭台楼阁,如今也显得格外冷清,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更衬得这园子寂静得可怕。
在这一片衰败与悲凉之中,黛玉的生命就如那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熄灭。她在那病床上,与病魔苦苦抗争着,可那越来越微弱的气息,却预示着她的这场抗争,终究是要以失败告终了。那曾经如诗如画般的红楼绮梦,也即将随着黛玉的离去,被画上一个无比悲伤的句号,只留下无尽的遗憾与叹息,在这贾府的上空,久久萦绕不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黛玉的状况愈发危急,府里众人也都隐隐感觉到了那即将到来的悲伤结局,可却都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等待着那最后一刻的降临。而黛玉,依旧在那痛苦的深渊中挣扎着,她的灵魂仿佛也在渴望着解脱,渴望着能从这充满痛苦与无奈的尘世中逃离,去往那未知的、或许没有悲伤的世界里去。
终于,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月光透过那潇湘馆的窗户,洒在黛玉那毫无血色的脸上。黛玉的呼吸变得极其微弱,紫鹃守在床边,紧紧握着黛玉的手,泪如雨下,嘴里不停地唤着:“姑娘,姑娘,您醒醒呀,您可不能丢下紫鹃啊……”
可黛玉却再也没有了回应,她的手缓缓垂下,那曾经灵动的双眼也永远地闭上了,结束了她这短暂而又充满悲苦的一生。整个潇湘馆顿时被一片哀伤笼罩,紫鹃的哭声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凄厉,仿佛是在为黛玉这悲惨的命运发出最后的悲鸣。
而贾府的其他人,在得知黛玉去世的消息后,也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贾母老泪纵横,后悔着自己没能多照顾照顾这个可怜的外孙女;宝玉听闻后,那原本混沌的脑子像是被什么击中了一般,一阵剧痛袭来,可他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为何会如此心痛,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宝钗看着这一切,心中也是百感交集,她知道,黛玉的离去,不仅是一个生命的消逝,更是那红楼里一段美好情感的终结,这贾府,也在这悲伤的冲击下,越发显得破败不堪,那曾经的繁华与绮梦,都随着黛玉的离去,化作了泡影,只留下这满目的凄凉与无尽的哀伤,在这漫漫的长夜里,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