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痕》
在那个宁静又充满烟火气的小村里,喜事总是能打破平日的单调,将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一片热闹欢腾之中。这一日,阳光暖暖地洒在错落有致的屋顶和蜿蜒的村道上,老李家的大儿子要娶媳妇了,这可是村里的大事,大家伙儿都自发地去帮忙,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嘴里唠着家常,忙里忙外的,处处都是喜庆的氛围。
红岩,这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小伙儿,自然也不会缺席这样的场合。他早早地就起了床,收拾得利利索索的,准备去老李家大展身手一番。而住在他家隔壁的白石姑娘,是前些年从城里回来的,说是厌倦了城里的喧嚣,想回村里寻寻根,找找儿时的那份宁静。白石姑娘生得眉清目秀,透着一股城里姑娘特有的灵秀劲儿,可又带着乡村的质朴,在村里也算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白石姑娘见红岩要出门,便也跟着一块儿去了。一路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红岩说着村里办喜事的那些老传统、老规矩,白石姑娘则时不时分享着自己在城里见识到的一些新鲜事儿,倒也还算融洽。
到了老李家,院子里己经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女人们在厨房里忙着洗菜、切菜、炒菜,各种食材堆得满满当当,香气己经开始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男人们则在外面布置场地,搬桌椅、挂灯笼,嘴里吆喝着,手上的活儿可一点都没停下。
白石姑娘被分配到了厨房帮忙,她看着那略显杂乱的摆放,还有那似乎不太符合她心中“效率”标准的分工,皱了皱眉头。她在城里工作的时候,可是在一家管理颇为规范的公司,对于流程和分工有着自己的一套理念。于是,她忍不住开口说道:“哎呀,咱们这样分工好像不太合理呀,比如这洗菜的和切菜的离得太远了,来回递菜多耽误事儿呀,不如把这两个环节安排得近一点,效率肯定能高不少呢。”
她这话一出,厨房里原本热闹的氛围仿佛一下子凝固了几秒钟。负责厨房统筹的张大婶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姑娘啊,咱村里办喜事向来都是这么个做法,多少年了,也没觉得有啥不方便的呀。”
红岩正好进来拿东西,听到了白石姑娘这话,顿时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他觉得白石姑娘这是不懂村里的规矩,还在这里乱提意见,让大家都挺尴尬的。他忍不住说道:“白石,咱这是在村里呢,又不是你城里的公司,按老规矩来就行呗,别瞎折腾了。”
白石姑娘一听,心里就不服气了,她觉得自己明明是好心,是想让事情办得更顺畅一些,怎么就成瞎折腾了呢?她提高了声音说道:“红岩,我这怎么就是瞎折腾了呀?好的方法不管在哪里都能用呀,按我说的做,肯定能更快把饭菜准备好呢。”
红岩也来了脾气,回道:“你那城里的方法在咱这不管用,咱村里的传统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有它的道理,你就别多管闲事了。”
两人这你一言我一语地争执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周围帮忙的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儿,纷纷朝这边看过来,眼神里有惊讶,有疑惑,也有看热闹的意味。原本热热闹闹、充满喜气的厨房,此刻气氛变得格外紧张,仿佛空气都凝结了一般。
白石姑娘涨红了脸,眼眶里隐隐有泪花在打转,她没想到红岩会这么不留情面地反驳她,而且还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红岩呢,也意识到自己的话说得有点重了,可他又拉不下脸来马上道歉,毕竟在他看来,白石姑娘确实不该在这种场合“搅局”。
争执过后,白石姑娘把手里的活儿一放,转身就往家走,脚步又急又乱,透着满心的委屈和气愤。红岩看着她的背影,张了张嘴,想要喊住她,却终究没有出声,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心里五味杂陈。
回到家后,白石姑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趴在床上,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她想着自己本来是好心帮忙,怎么就闹成了这样呢?她和红岩平日里相处也算融洽,偶尔还会一起在村里的小道上散散步,聊聊彼此的过往和梦想,她心里其实对红岩是有几分好感的,可今天这一闹,她觉得两人之间仿佛隔了一道鸿沟,那距离感让她心里空落落的。
而红岩呢,坐在自家院子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眉头紧锁。他心里也后悔极了,觉得自己不该那么冲动,白石姑娘的想法虽说和村里传统不一样,但人家也是想把事儿办好呀,自己怎么就不能好好跟她说说呢,非得吵起来,这下可好,把两人的关系弄得这么僵。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在村里碰见了,都会刻意地避开对方的眼神,匆匆走过,仿佛陌生人一般。以往偶尔还会互相分享的小零食、小趣事,也都没了踪影。村里的人也察觉到了两人之间的不对劲,私下里都在悄悄议论着,有的说白石姑娘太傲气,不懂村里的事儿还乱指挥;有的则说红岩太固执,不给姑娘面子。
白石姑娘每次听到这些闲言碎语,心里就更加难受了,她本来就觉得委屈,现在又被大家这么说,感觉自己在村里都快待不下去了。她开始减少出门的次数,常常一个人待在家里,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想着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又想着该怎么去修复和红岩之间的关系,可每次一想到红岩那天说的话,那股倔强又让她把想要主动求和的念头压了下去。
红岩这边呢,心里也不好受。他想去找白石姑娘道歉,可又怕被拒绝,怕自己拉不下那个脸,毕竟在村里大家都好面子。他试图通过帮白石姑娘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来缓和关系,比如偷偷地帮她家把水缸挑满水,把门口的柴火码得整整齐齐,可他又不敢让白石姑娘知道是自己做的,就这么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一种微妙的状态。
村里的日子依旧一天天过着,小河依旧潺潺流淌,田野里的庄稼也在慢慢生长,可红岩和白石姑娘之间的那道裂痕却仿佛成了两人心中难以言说的伤,不知道该如何去修复,只能任由它在时光里,隐隐作痛,让那份原本美好的感情,在尴尬与倔强中,渐行渐远,仿佛被一层迷雾笼罩着,看不到出路,只能在各自的苦恼中,默默地等待着或许会出现的转机。
有一天,村里来了个支教老师,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叫林宇。他热情开朗,很快就和村里的人打成了一片。林宇了解到村里孩子们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便想着组织一场小小的募捐活动,给村里的小学增添一些图书和学习用品。他挨家挨户地去宣传这个事儿,希望大家都能出份力。
当林宇来到白石姑娘家的时候,白石姑娘正好在家,听了林宇的想法,她觉得这是个特别有意义的事儿,当即就表示愿意帮忙,还提出了一些自己在城里参与公益活动时的经验和想法,比如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扩大宣传,吸引更多外面的人关注和捐赠。林宇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对白石姑娘赞不绝口,两人聊得很是投机。
而红岩呢,也从别人那里听说了这个事儿,他想着自己平时在村里也算是个有号召力的人,这种好事儿当然不能落下,便也主动去找林宇,想要帮忙出出主意。就这样,红岩和白石姑娘不可避免地又碰到了一起。
两人见面的那一刻,都愣了一下,眼神交汇的瞬间,有一丝尴尬和闪躲,但很快又都故作镇定地移开了目光。林宇倒是没察觉到两人之间的异样,热情地拉着他们一起商量募捐活动的具体事宜。
在讨论的过程中,白石姑娘又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提出了一些想法,比如制作精美的宣传海报,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宣传等等。红岩这次没有像上次那样首接反驳,而是默默地听着,心里想着,其实白石姑娘的这些想法确实挺不错的,要是运用好了,肯定能让这次募捐活动办得更成功。
白石姑娘注意到了红岩的沉默,心里有些忐忑,她不知道红岩是不是又在心里反感她的做法了,说话的声音也渐渐小了下来。林宇看出了气氛有点不对,便笑着打趣道:“你们俩这是怎么了呀?感觉有点怪怪的呢,有啥想法都大胆说嘛,咱们都是为了村里的孩子们好呀。”
红岩清了清嗓子,看了一眼白石姑娘,然后鼓起勇气说道:“白石,我觉得你这次的想法挺好的,之前办喜事那事儿,是我不对,我不该那么冲动,没好好听你说就反驳你,你别往心里去啊。”
白石姑娘没想到红岩会突然道歉,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她赶忙说道:“红岩,我也有错呀,我不该不顾村里的传统,那么强硬地要按我的想法来,我也没考虑大家的感受。”
两人这一互相道歉,原本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就缓和了下来,林宇在旁边笑着鼓起了掌,说道:“哎呀,这就对了嘛,都是为了把事儿办好,有不同想法很正常,说开了就好了呀。”
从那以后,红岩和白石姑娘之间的那道裂痕开始慢慢愈合了。他们一起为募捐活动忙前忙后,配合得越来越默契。在村里的小道上,又能看到他们并肩走着,有说有笑的身影了,那曾经疏远的距离感也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份更加深厚、更加懂得包容和理解的感情,就像那经历了风雨后的彩虹,在小村的上空,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温暖着彼此,也让这个小小的村子,依旧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儿和无尽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