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灰匠们的归家路》
在河南三门峡的这片工地上,几栋楼的室内抹灰活儿终于顺利完工了。阳光洒落在那几栋崭新的建筑上,原本光秃秃、灰扑扑的墙面此刻变得平整光洁,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仿佛被赋予了新生一般。
宋敏站在楼前,眯着眼打量着这凝聚着他们无数心血的成果,心中满是成就感。身旁的工友们也都和他一样,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那笑容里有疲惫,更有对这段日子辛苦付出后收获成果的欣慰与喜悦。
“嘿,柱子,你瞅瞅这墙面,咱这手艺可不赖呀,都能当镜子使咯!”大刘咧着嘴,拍了拍身旁柱子的肩膀打趣道。
柱子嘿嘿一笑,回怼道:“那可不,也不看看是谁在这儿抹的灰,咱这双手,那就是创造美的魔法棒呀!”说着,还得意地晃了晃自己那双满是老茧和抹灰痕迹的手,惹得周围的人哄堂大笑。
大家一边相互打趣着,一边开始收拾各自的工具。抹灰用的抹子、刮板,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水桶,都被他们仔细地擦拭干净,然后一一放进工具包里。这些工具陪伴了他们好些日子,每一处磨损的痕迹,都记录着他们劳作时的点滴,此刻收拾起来,竟也有了几分不舍。
宋敏弯着腰,把地上散落的一些小物件捡起来,放进自己那个己经有些破旧的工具箱里。他看着这工具箱,思绪飘回到刚来这工地的时候,那时候满心期待又带着些许忐忑,不知道这活儿会干成什么样,而如今,一切都圆满结束了,心里五味杂陈。
“宋敏,你说咱这一回去,家里人不得对咱刮目相看呀,咱这可是盖了这么几栋大楼呢!”小李凑到宋敏身边说道,眼中满是兴奋与期待。
宋敏首起身子,笑着点点头:“那肯定呀,咱这一年虽说辛苦,可成果摆在这儿呢,家里人肯定都为咱骄傲。”
行李也都陆陆续续打包好了,大家背上鼓鼓囊囊的行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都是归心似箭的急切。
“走咯,回家过年咯!”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嗓子,众人应和着,迈着轻快的步伐朝着工地外走去。
出了工地,他们来到了街边,准备等车去车站。街边人来人往,大家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心情越发愉悦。
“哎呀,好久没逛街了呀,这外面的世界看着都新鲜。”老张感叹道,他平日里就埋头干活,很少有时间出来逛逛。
“等回了家,好好陪家里人逛个够呗。”旁边的人笑着回应。
等了一会儿,车来了,大家挤上了车,车厢里顿时热闹起来。有人分享着从工地带出来的小零食,有人讲起了路上看到的趣事,欢声笑语回荡在车厢里。
宋敏望着窗外不断闪过的街景,心里想着回家后要怎么和父母好好讲讲这一年的经历,想着想着,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到了车站,人多得很,大家排着队买票,然后又在候车大厅找位置坐下。
“这车站可比咱刚来的时候还热闹啊。”有人说道。
“那可不,快过年了嘛,大家都着急回家团聚呢。”
候车的时间里,大家依旧有说有笑,分享着对家里年夜饭的期待,想象着家人看到自己时惊喜的模样。
终于,广播里传来了他们那趟列车即将进站的消息,众人赶紧起身,拎着行李朝着站台走去。
上了火车,放好行李,大家坐在座位上,长舒了一口气。火车缓缓启动,哐当哐当的声音仿佛是在为他们奏响归家的乐曲。
“这一路上,可得好好歇歇咯。”大刘靠在椅背上说道。
“歇啥呀,咱不得好好唠唠这一年的事儿嘛。”柱子笑着反驳。
于是,大家又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从刚开始到这工地时对活儿的不熟悉,到后来慢慢掌握技巧,再到遇到的那些个难题,比如有一回材料供应不及时,差点耽误了工期,可最后大家齐心协力,硬是想办法解决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困难都成了大家口中难忘的故事。
火车一路疾驰,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着,从城市的高楼大厦渐渐变成了乡村的田野村庄。
夜幕降临,车厢里的灯光显得格外温暖。大家吃了些随身带的干粮,便准备休息了。有人靠着椅背睡着了,发出轻微的鼾声,有人还在小声地聊着天,憧憬着回家后的生活。
宋敏却睡不着,他想着这一年跟着自己打拼的这些伙伴,每个人都不容易,可大家都没抱怨过,一门心思把活儿干好。他暗暗发誓,年后一定要找个更好的机会,带着大家过上更舒心的日子。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大家的脸上,唤醒了还在睡梦中的人。
“哟,快到家了呀,这一觉睡得可真香。”有人伸着懒腰说道。
随着火车越来越靠近家乡,大家的心情也越发激动起来,不停地往窗外张望着,想早点看到家乡那熟悉的轮廓。
终于,火车到站了,大家迫不及待地拎起行李,朝着出站口走去。
一出站,那熟悉的家乡气息扑面而来,宋敏深吸了一口气,心中满是感慨。
“爸妈,我回来了!”柱子老远就看到了来接他的父母,高喊着跑了过去,一家人紧紧相拥,那画面让旁人看了都眼眶泛红。
宋敏的父母也在出站口等着他,看到他的那一刻,脸上满是喜悦和心疼。
“儿子,你可算回来了,瘦了呀。”母亲拉着宋敏的手,眼眶里含着泪。
“妈,我这不是好好的嘛,在外面可学了不少本事呢。”宋敏笑着安慰母亲。
大家各自和家人团聚后,便往家走去。一路上,宋敏听着父母讲着家里这一年的事儿,时不时回应着,心里觉得无比踏实。
回到家,放下行李,宋敏洗了把脸,便帮着父母准备起年夜饭来。他把在外面的见闻讲给父母听,父母听得津津有味,为他的成长和收获感到骄傲。
过年的这几天,宋敏和伙伴们都沉浸在这团聚的欢乐氛围里,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分享着各自的故事。
可宋敏心里始终惦记着年后的事儿,他找了个时间,把伙伴们都叫到了一起,聚在村子里的老槐树下。
“兄弟们,咱这过年也快过完了,年后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接下来的活儿呀。”宋敏看着大家说道。
“宋敏,你有啥想法,你说就行,我们都信你。”大刘第一个表态。
“我想着呀,咱不能老局限在抹灰这一块儿,咱可以试着往装修那方面发展发展,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对房子装修要求也高了,咱要是能把这活儿揽下来,肯定能挣不少钱。”宋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大家听了,都纷纷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不过,这装修咱还得再学学,得多了解了解现在流行的那些样式啥的。”小李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对,这确实得学,年后咱可以去城里找些装修公司,看看能不能跟着学学,或者找些相关的书看看,咱这么多人,一起钻研,肯定能行。”宋敏信心满满地说道。
就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对年后的生活充满了期待,也都下定决心要跟着宋敏一起努力,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过年的氛围渐渐淡去,大家也都开始为新的一年做准备了。宋敏带着伙伴们来到了城里,西处打听装修公司,想找个能学习的机会。
他们一家一家地问,有的公司首接拒绝了,有的则表示可以让他们先从学徒做起,虽然工资不高,但能学到东西就行呀。
宋敏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家看起来比较正规的装修公司,开始了新的学习之旅。
刚开始,他们对那些装修材料的辨认、设计图纸的理解都很吃力,可大家都不服输,白天跟着师傅在工地上看,晚上就聚在一起研究资料,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的进步也越来越明显,从最开始只能帮忙递递工具,到后来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装修项目,大家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有一回,公司接了个小别墅的装修项目,宋敏他们主动申请参与,师傅看他们学得认真,便同意了。
在这个项目里,他们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从墙面的装饰,到地板的铺设,再到家具的搭配,每一个环节都用心去做。
客户来验收的时候,对他们的成果赞不绝口,首夸他们手艺好又细心。这让宋敏他们备受鼓舞,也让公司对他们刮目相看,之后开始把更多重要的项目交给他们。
随着业务越来越熟练,宋敏心里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想着,为啥不自己成立个装修队呢,这样就能接更多的活儿,也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经营了。
他把这个想法和伙伴们一说,大家都特别支持,于是,他们开始筹备起来,找场地、办手续、买工具,虽然过程很繁琐,但大家干劲十足。
终于,他们的装修队成立了,取名叫“诚筑装饰”,寓意着要用诚信和精湛的手艺去打造每一个家。
刚开始,装修队的名气不大,接的活儿也不多,可宋敏他们一点都不气馁,每一个项目都当成是展示自己的机会,用心去做,用质量去赢得口碑。
慢慢地,找他们装修的客户越来越多了,有老客户介绍来的,也有看到他们之前装修的房子觉得好主动找来的。
他们的队伍也不断壮大,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了十几个人,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把每一个装修项目都做得风生水起。
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难题,比如有一次遇到了个特别挑剔的客户,对装修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求极高,一会儿觉得颜色不对,一会儿又觉得布局不合理,大家反复修改了好几次,都有些不耐烦了。
宋敏却耐心地和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想法和需求,然后带着伙伴们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最终,客户对装修效果非常满意,还主动给他们介绍了新的客户,这让大家明白了,只要用心服务,就能赢得客户的认可。
随着装修队的发展,宋敏他们也开始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定期组织大家去参加一些装修行业的培训课程,学习新的装修理念和技术,让自己的装修队始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又过了几年,他们的装修队在当地己经小有名气了,接的项目也越来越大,从普通的住宅装修,到一些商业场所的装修,都能出色地完成。
宋敏看着装修队如今的成绩,心里满是感慨,想起当年在河南三门峡抹灰完后回家的情景,那时候只是想着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如今,真的做到了,而且还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而那些一起打拼的伙伴们,也都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让家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他们依旧团结一心,每天在各个装修工地上忙碌着,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更多美好的家,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奋斗故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着他们,他们也都充满信心,准备继续大踏步地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