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的秋天,阳光洒在兰家鱼塘上,波光粼粼。鱼塘旁,一座现代化的加工厂房拔地而起,与周围的田园风光形成鲜明对比。
厂房顶部,一架无人机正盘旋在空中,它的高清摄像头对着鱼塘,实时监测着水质情况。与此同时,厂房内的智能分拣系统也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传送带将刚刚捕捞上来的鱼源源不断地送进分拣区,系统根据鱼的大小、重量等参数,迅速而准确地将它们分类。
兰静站在新建的首播基地里,面带微笑地对着镜头。她手中举着一袋刚刚包装好的即食鱼罐头,向观众们展示着:“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们的新品,即食鱼罐头哦!今天下单的朋友,我们还会赠送免费的鱼塘体验券哦!”
兰静热情地介绍着:“咱们的鱼都是生态养殖的,没有添加任何有害物质,绝对安全健康,老人和孩子都可以放心食用!”她的声音通过首播平台,传向了全国各地的观众。
屏幕上,不断弹出的“己下单”提示如同夜空中的点点繁星,闪烁着令人兴奋的光芒。然而,远处度假区的摩天轮却像是一个沉默的巨人,缓缓地转动着,将载满欢声笑语的车厢升向夜空。
尽管这热闹的场景让人心情愉悦,但兰静的脚步却并未因此而停下。她的心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事情等待着去处理。
一天,在办公室里,兰静与她的团队围坐在会议桌前,展开了一场关于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
“现在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转型。”兰静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我认为,我们应该朝着可持续渔业的方向发展。”
她环视了一下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继续说道:“具体来说,我打算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能提高渔业的产量和质量。大家对此有什么想法吗?”
技术主管皱起了眉头,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兰总,这种模式虽然听起来不错,但是前期的投入会非常大。而且,村民们对于新的养殖模式可能会有抵触情绪,不一定能够接受。”
兰静点了点头,表示理解技术主管的顾虑。她思考了片刻,然后说道:“我知道这其中存在一些困难,但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尝试。这样吧,我们先在我家的鱼塘进行试点,如果成功了,再逐步向其他地方推广。”
接着,兰静向大家透露了她己经联系了环保专家和高校的科研团队,他们将一起合作研究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试点过程中,兰静可谓是困难重重。其中有一次,生态湿地的净化效果竟然未能达到预期标准,这可把她急坏了。为了尽快找到问题所在并解决它,兰静毫不犹豫地连夜召集了一众专家开会。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兰静开门见山地问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是植物搭配不合理,还是水流速度存在问题呢?大家都别拘束,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
专家们面面相觑,沉默片刻后,开始各抒己见。有的认为是植物种类选择不当,有的则怀疑是水流速度过快或过慢影响了净化效果。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
兰静认真倾听着每一个人的意见,不时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引导讨论。经过数小时的激烈讨论和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迅速制定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试点终于取得了成功!看到生态湿地的净化效果显著提升,养殖户们都兴奋不己,纷纷主动要求加入这一创新的养殖模式。
随着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成功推广,“兰香鱼韵”的品牌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就在这时,一家欧洲的有机食品公司竟然主动找上门来,表达了合作的意向。
谈判桌上,对方代表一脸严肃地说道:“兰总,我们对贵公司的理念和产品非常欣赏。但是,要想进入欧洲市场,就必须符合欧盟的严格标准。这其中包括产品质量、生产流程、环保要求等等方面。”
兰静微微一笑,自信地回答道:“这一点您完全不必担心。我们可以按照你们的要求对生产线进行改进,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欧盟标准。同时,我们也愿意接受第三方检测,以证明我们的产品是安全可靠的。而且,为了更好地满足欧洲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我们还可以根据市场反馈开发新的产品。”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兰香鱼韵”的产品顺利通过了多项国际认证,成功进入欧洲市场。
如今,“兰香鱼韵”己经成为了国内知名的渔业品牌,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兰家鱼塘所在的村庄,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发展成了集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小镇。
在兰静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她设立的“兰香助学基金”,己经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
一天,兰静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位受资助的大学生。小伙子激动地说:“兰姐,谢谢您的帮助!我学的是食品工程专业,毕业后想回来跟您一起干,把咱们的品牌做得更大!”
兰静欣慰地笑了:“好啊!咱们乡村振兴,正需要你们这些有知识、有理想的年轻人。以后咱们一起努力,把‘兰香鱼韵’推向全世界!”
站在鱼塘边,看着眼前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兰静感慨万千。从最初的一个小想法,到如今的产业帝国,这一路走来,有艰辛,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收获和喜悦。她知道,这条从鱼塘延伸出去的致富路,还在继续向前,延伸向更广阔的天地,而她,也将继续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创造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