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生意带来了巨大的喜悦,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人手严重不足是最大的问题。忠伯一个人又要跑堂、又要收钱、还要兼顾后厨的杂活,累得几乎要散架。林晚更是连轴转,嗓子完全哑了,身体透支严重。
“小姐……这样下去不行啊……”忠伯趁着人少的间隙(几乎没有),瘫坐在角落里,捶着老寒腿,声音嘶哑,“老奴这把老骨头……怕是要交代在这儿了……”
林晚也是疲惫不堪,但大脑却在飞速运转。生意火爆是好事,但无序和低效会毁了它。必须引入一些现代的经营手段,哪怕是最简陋的版本。
“忠伯,你明天一早,去找找以前醉仙楼的旧人。”林晚哑着嗓子说,“比如在后厨帮过工的王大柱,跑堂的李小二,如果他们还在城里,愿意回来,工钱好说!再贴个招工告示,招两个手脚麻利的妇人,在后厨帮忙洗菜洗碗。”
“好!好!老奴明天一早就去!”忠伯听到要招人,眼睛都亮了。
解决了人手问题,林晚开始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和顾客粘性。看着眼前这乱哄哄的点菜、收钱场面,还有那些熟客反复询问价格和等待结账的麻烦,一个念头冒了出来。
“忠伯,找些小木片来,要薄一点的。”林晚吩咐。
忠伯很快找来一堆废弃的薄木片,像是以前做家具的边角料。
林晚拿起烧火棍,在炭灰里扒拉出烧黑的头,开始在木片上刻画。她模仿现代会员卡的模式,设计了一种极其简陋的“积分木牌”。
木牌一面刻上一个简单的火焰图案(代表“地狱火”),另一面则刻上几道横杠(代表消费次数)。她规定:
* 每消费满 **五十文**,可获得一枚刻痕。
* 积满 **五道刻痕**(即消费满二百五十文),下次消费可 **抵扣二十文**。
* 木牌由店家保存,顾客认牌不认人(古代没有身份证明,只能这样)。
虽然简陋,但这无疑是古代版的“会员积分制”雏形!
“这……这是?”忠伯看着木牌,不明所以。
“这叫‘火牌’。”林晚解释道,“以后熟客来了,登记个名字(或者外号),给他发一块这个牌子。每次消费满五十文,我们就在他牌子上刻一道杠。刻满五道杠,下次来吃饭,就给他减二十文钱!”
忠伯琢磨了一下,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妙啊!小姐!这样熟客就会想着多来吃,凑够次数好省钱!而且……这牌子他们得放我们这儿,也不怕丢,还省得每次算账麻烦!”
“对!”林晚点头,“还有,从明天起,推出‘预订’!门口挂个小木板,想订桌的,提前来登记个姓名(外号)和时间段,交五文钱订金(防止放鸽子)。这样我们能提前安排,客人来了也不用干等。”
“预订?交订金?”忠伯觉得更新奇了,但仔细一想,确实能解决排队混乱的问题。
“另外,”林晚看着那些吃完后意犹未尽、或者被辣得够呛的食客,又想到一个点子,“用我们装酱料的那种小陶罐,洗干净。如果有客人想把剩下的汤底打包带走(加点新汤),收十文钱一罐!告诉他们,回家自己加点水,煮点菜叶子也能解馋!”
“汤底也能卖钱?”忠伯惊呆了,感觉小姐的脑子简首是个聚宝盆!
“当然能!”林晚笃定地说,“这‘地狱火’的精华,就在这汤底里!”
这些简陋的经营手段,在现代看来不值一提,但在古代,却充满了创新和实用性。它们像几根粗糙但有力的支柱,开始支撑起醉仙楼这艘刚刚起航、却己满载的破船,让它能在汹涌的人潮中,行驶得稍微平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