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三十三章 护花

执掌风 知念鸭 3208 字 2025-06-20

1944年豫湘桂会战,炮火裹着雪粒砸在沈砚之钢盔上。他摸着枪托,“知航” 被磨得发润,新刻的 “婉宁” 是顾婉宁信笺边角料,被雪水洇得发胀,似浸泪的茉莉。

“团长!” 小杨抱染血军旗踉跄跑来,旗面 “护花” 被弹片削去半边,露出用陆知航警服布拼的 “国” 字。话未说完,日军迫击炮弹炸开,气浪掀飞小杨军帽,其后颈纹着朵用沈砚之枪油混炭灰纹的茉莉,称 “死了也要带着护花的魂” 。

沈砚之枪膛剩最后一颗子弹,枪托缝里茉莉冻成冰晶,倔劲像1928年粤北战壕接过陆知航枪托的清晨,枪托木纹嵌着的警徽碎钻抵着掌心,似烧红的铁。望着涌来的日军,他想起顾婉宁寄的胶卷,滇缅公路弹坑里茉莉配文 “花死香不散,人亡魂不亡” 。

“全体上刺刀!” 吼声混风雪,枪托磕战壕沿,震落雪粒藏着攒了半年的茉莉籽,本寄给顾婉宁种 “护花墙” 。籽壳硌得发疼,想起陆知航临终眼映警徽光,说 “砚之,枪托方向该对着让花谢的人” 。

刺刀入肉时,他把刻 “沈” 字的茉莉籽塞进日军小队长领章缝。鲜血滴枪托,让 “知航” 二字更清晰,那是陆知航的魂、顾婉宁的光、护花人命攒的香。远处传来《茉莉花》哨声混川军草鞋声,成送他归程的暖歌。

顾婉宁在重庆暗房收沈砚之遗物,1944年初雪凝窗棂,染血枪托、半颗警徽碎钻、绷带包的茉莉籽,籽壳 “沈” 字被血浸暗,温水显影 “婉宁,替我把花种到北平,城墙该有茉莉香” 。想起沈砚之最后一封信,末尾画枪托茉莉速写,花茎缠陆知航警服蓝线与她旗袍红线,花蕊打结。

“顾先生,” 小茉捧新刻铅字模子进来,模子 “魂归” 笔锋带沈砚之刚劲,“周明礼说滇缅司机把沈团长枪托碎片熔成护路道钉,每个刻茉莉” 。顾婉宁抚枪托弹孔,子弹从 “知航” 间穿过未打断刻痕,似陆知航与沈砚之魂在枪托连成不碎的光。

豫湘桂战壕,小杨抱沈砚之枪托坐雪地,冰晶化渗泥土,埋着沈团长血、陆先生警徽碎钻、护花籽。听见头顶飞机轰鸣,是盟军运输机,机翼飘传单印顾婉宁新拍照片,沈砚之枪托插雪地,缝里冒出茉莉芽,配文陆知航当年话 “死不是终点,是让后来者摸着骨血接着走” 。

重庆警徽碑前,吴子昂拄用沈砚之枪托熔铸的拐杖,碑上新刻 “沈砚之” 在陆知航下方,用茉莉枝连着。摸拐杖头茉莉浮雕,花蕊嵌沈砚之弹壳碎片,想起1927年夏夜陆知航别警徽说 “大帅,警徽和军章该护同片花” ,碑上雪落两人名字,似盖茉莉织的被。

1945年春风吹过豫湘桂战场,小杨见沈砚之枪托旁开满茉莉,白花瓣沾雪水透着暖。想起沈团长最后一笑、陆先生警徽、顾先生胶卷,明白有些人死了,骨血成花根,灵魂成花香,让后来人踩着雪闻着香,知路有人替走、替守,用命铺了片不谢的花海。

顾婉宁把沈砚之茉莉籽埋进北平城墙根,籽壳 “沈” 字与砖缝 “陆” 字刻痕靠在一起。摸城墙上新长茉莉藤,挂着小杨寄的道钉,刻 “护花” 二字用沈砚之枪托熔的铁,在春风里闪光,像陆知航警徽、沈砚之枪托、护花人魂聚成不灭的火。

沈砚之化身为枪托缝茉莉、北平城墙藤、滇缅公路道钉,血渗华国土地,魂随茉莉香飘远方,让见花人知曾有军人护花守国,壮烈牺牲后骨血成华国土地上不散的香。

顾婉宁摸出陆知航警徽碎钻和沈砚之弹壳碎片嵌进茉莉花蕊,碎钻与弹壳闪光似相遇星子。星空下茉莉盛开,花瓣露珠是陆知航未流完的泪、沈砚之未凉的血、护花人命攒的华国永不熄灭的光。

风掀顾婉宁衣角,露出月白旗袍是陆知航送的,领口别着用沈砚之弹壳磨的茉莉胸针,在春风里晃动,似哼 “花开花落,魂在骨在;人死灯不灭,香散人不散 —— 这是华国人刻在骨血里永不褪色的誓言” 。

豫湘桂战场,小杨蹲沈砚之枪托旁,看茉莉花瓣落 “知航”“砚之” 刻痕,笑了 —— 死亡不是告别,是让两个护花魂在枪托、花香、华国土地上永远合二为一,如春风里舒展的茉莉,用陆知航警徽当蕊、沈砚之枪托当枝,开出华国大地上最烈、最暖、最不谢的魂 。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