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望把钥匙插进家门锁孔,“咔哒”一声,玄关的感应灯瞬间亮起,照亮了鞋柜上那座积满灰尘的奖杯。
这可是他 16 岁时赢得的第一个城市赛冠军呢,底座上还刻着“妈妈快看,我摸到野区的光啦”。
厨房飘来阵阵炖排骨的香味,母亲系着一条印着小狼头的围裙,转过身来。
她的发间又多了一些白发,比去年更明显了:“快去洗手哦,今天炖了你最爱吃的山药排骨哟。”
餐桌中央摆着一台老式笔记本电脑,屏幕定格在夏知念最新的战术分析视频上。
母亲夹起一块排骨,放进楚望的碗里,手指不经意间碰到了他护腕上的“念”字:“那个老是帮你标记野区的小姑娘,上次看她在视频里咳嗽,你要记得让她多喝点梨汤哦。”
楚望差点被呛到,脑海中浮现出上周夏知念在训练室里裹着毛毯敲键盘的可爱模样,突然意识到母亲居然连她的小习惯都默默地记下来了。
Luna 的公寓就在蓝焰基地的对面,轻轻一推阳台门,训练室的灯光就尽收眼底。
老爸寄来的包裹正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呢,打开一看,居然是件洗得发白的蓝焰队服——想当年,17 岁的老爸入选青训营时,可是连夜给它缝上了队标呢,领口还别着一枚生锈的狼头别针。
这时,手机突然响了起来,视频通话里的老爸举着新焊的打野刀模型,开心地说:
“听说新地图有岩浆?放心吧,这刀身加了隔热层,你当年说的‘火焰不会灭’,老爸己经给你焊进刀柄里啦!”
镜头里的父亲鬓角沾着焊花,Luna忽然想起12岁那年偷拿父亲的焊工手套去打野,被岩浆特效烫红的指尖。
他摸着队标上父亲歪扭的“K”字刺绣,忽然发现,蓝焰的蓝色火焰,从来不是他一个人的野区,而是父亲焊枪下的光,母亲缝补时的线,织成的,最温暖的战袍。
「无隙」的出租屋在老城区巷尾,推开窗就能听见油条铺的梆子声。
奶奶坐在藤椅上穿针引线,老花镜下是他15岁时穿的旧训练服——袖口的破洞被奶奶用蓝线绣成了裂隙图案,旁边还缀着颗捡来的水晶:“小隙啊,这水晶闪闪的,像你说的野区光痕。”
茶几上摆着爷爷留下的旧怀表,表盘停在10:07——那是爷爷去世那天的时间,也是他第一次在野区划出裂隙的时刻。
奶奶忽然指着电视里的比赛画面:“那个穿白护腕的孩子,是不是当年在巷口教你打游戏的小望?”
他盯着屏幕里楚望的“念字光痕”,忽然想起14岁的夏夜,楚望蹲在巷口教他“裂隙不是逃跑,是换个方向冲锋”,而爷爷偷偷在旁边煮了绿豆汤,盛在缺口的瓷碗里。
夏知念的书架上,父亲的旧笔记本占了整整一层——泛黄的纸页上,记着她3岁认识的第一个野怪图标,7岁画的第一张野区地图,15岁写下的“我要当最懂野区的人”。
母亲寄来的包裹里,除了换季衣物,还有袋晒干的薰衣草——附纸条写着“放在训练室,帮小望治治失眠”。
深夜加班时,她对着父亲的笔记本发呆,忽然发现第217页夹着张老照片:5岁的她举着“念念打野最棒”的手绘灯牌,站在父亲的电竞海报前——海报上的打野选手戴着和楚望同款护腕,而父亲在照片背面写着:“我的小念,终会成为野区的光。”
陈野的老家在海边,每次视频母亲都会举着刚捞的螃蟹:“给你爸看看你新拿的奖杯!他非说你打游戏是不务正业,现在知道咱们小野是‘野区螃蟹王’了吧?”
陆燃的父亲是退休语文老师,总在战队群里发“战术术语文言文翻译”,把“gank”译成“奇袭”,“团战”译成“合纵”,惹得陈野笑到拍桌。
林疏的书房贴着满墙的代码公式,母亲会定期来帮他收拾,把战术本按“野区”“团战”“念念数据”分类摆好——她不知道“念念”是谁,却记得儿子说过“那个姑娘的批注,比任何公式都重要”。
这些藏在野区之外的星芒碎片,在每个选手的生活里闪着光——楚望母亲的山药排骨,Luna父亲的焊工手套,「无隙」奶奶的裂隙刺绣,夏知念父亲的旧笔记本,还有陈野家的海鲜、陆燃父亲的古文、林疏母亲的分类术,共同织成了比电竞舞台更温暖的,关于“归属”的地图。
当楚望在训练室啃着母亲寄的酱牛肉,当Luna戴着父亲焊的打野刀模型打排位,当「无隙」闻着奶奶缝的薰衣草护腕入睡,当夏知念对着父亲的笔记本画新战术,他们忽然明白:
电竞人的野区从来不止是屏幕里的地图,更是那些藏在家庭褶皱里的温暖——是父母的笨拙支持,是长辈的无声懂你,是哪怕全世界不懂你的“裂隙”“光痕”“极光”,家里永远有盏灯,为你的热爱留着。
此刻,楚望的手机弹出母亲的消息:“小念爱吃的焦糖饼干放在你包里了,别顾着训练,记得让她按时吃饭。”
他拍了拍背包里的铁盒,忍不住笑了起来,突然意识到,所谓的“各自的生活”,可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圆圈,而是当野区的光芒透过缝隙洒进现实,那些藏在饼干香气里的挂念,焊在刀柄上的坚持,绣在袖口的星光,会让每个电竞人都明白:
比起奖杯和掌声,最珍贵的野区,是家人眼中,永远为你亮着的,那盏回家的灯。
所以呢,在炽热的岩浆之外,在裂隙中闪烁的光影之外,在念字光痕的绚烂之外,他们带着各自的星星点点继续向前冲——因为他们知道,无论野区怎么变,总有一个小角落,藏着比版本更持久的温暖,等着他们,带着一身的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