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33集弘治中兴

执掌风 竹晴园 6788 字 2025-03-06

《弘治中兴(上)》

大明弘治元年,春寒料峭的紫禁城内,却隐隐涌动着一股别样的气息,仿佛在预示着这个王朝即将开启一段新的不凡岁月。

新登基的弘治皇帝朱佑樘,此时正端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之上,眉头微皱,目光落在面前那一堆折子上。他虽年纪尚轻,可自幼历经磨难,眼神中透着远超同龄人的沉稳与睿智。他深知,自己接手的这个大明,表面看着还是那副威严的模样,可内里却早己是弊病丛生,亟待革新。

身旁的太监李广,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站在一侧,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朱佑樘抬眸看了他一眼,轻声道:“去把刘大夏、李东阳、谢迁几位爱卿唤进宫来,朕有要事相商。”李广赶忙应了一声,快步退了出去。

不多时,刘大夏、李东阳、谢迁三人便来到了御书房,行礼过后,朱佑樘摆了摆手让他们起身。刘大夏身为兵部尚书,一生刚正不阿,此刻上前一步道:“陛下急召臣等,可是为了这军政之事?如今边境虽暂无大的战事,可军队积弊己久,操练懈怠,军备也多有不足啊。”

朱佑樘微微点头,说道:“刘爱卿所言极是,朕深知军队乃国之根本,如今这般情况,长此以往,若遇外敌来犯,如何能保我大明疆土,护我子民安康。”

李东阳身为内阁大学士,文学素养颇高,且颇有治国方略,他接着说道:“陛下,不光是军政,这吏治亦是关键。如今朝堂之上,不乏有那结党营私、贪污腐败之徒,若不整治,政令难通,再好的方略也无法施行啊。”

谢迁也附和道:“还有这民生,百姓赋税沉重,多地又常遇天灾,水利失修,农田收成无保障,百姓苦不堪言呐。”

朱佑樘听着几位重臣的话,心中越发沉重,他站起身来,踱步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宫墙与天空,缓缓说道:“朕既承了这大明的江山,便定要让它重现往日辉煌,让百姓安居乐业。今日唤几位爱卿来,就是想与你们一同商讨这革新之策,从军政、吏治、民生等方方面面,都要好好梳理,该改的改,该废的废,该立的立。”

刘大夏率先开口道:“陛下,臣以为这军队改革,当先从严格操练入手,制定详细的操练章程,定期考核,不合格者严惩,优秀者嘉奖。同时,清查军备库,对那些中饱私囊,克扣军备物资的官员绝不姑息。”

朱佑樘点头称是,看向李东阳,李东阳思索片刻后道:“吏治方面,当建立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不仅察其政绩,更要察其品德。鼓励臣民举报那些贪污腐败、鱼肉百姓的官员,一经查实,重重处罚,以儆效尤。”

谢迁则说道:“民生方面,陛下可下旨令各地官员重视水利建设,拨专款修缮河道、堤坝等水利设施。减轻百姓赋税,尤其是受灾地区,当减免赋税,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朱佑樘一一记下,心中己然有了初步的计划,他说道:“几位爱卿所言甚好,朕会斟酌后拟出旨意,即刻施行。不过这过程中,想必会遇到诸多阻碍,还望几位爱卿能与朕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几人齐声应道:“臣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万死不辞。”

很快,一道道旨意从紫禁城传出,如同一颗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大明的朝堂与民间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在军队中,各级将领开始按照新的操练章程严格训练士兵,校场上,每日都是喊杀声震天,士兵们起初还有些不适应,可随着奖惩制度的施行,大家也都渐渐认真起来。那些原本想着浑水摸鱼,克扣军饷、军备的军官们,看到一个个同僚被查处,也都收敛了许多,开始老老实实履行职责。

吏治方面,各地都张贴出了鼓励举报的告示,起初百姓们还有些怀疑,可当有几个小贪官真的被拿下后,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各种举报信如雪片般飞向各级官府。朝堂上,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官员们也都人人自危,收敛了往日的嚣张气焰,开始认真做事,生怕被抓到把柄。

而在民生领域,各地官员纷纷组织百姓修缮水利,工地上,百姓们虽然辛苦,可想着日后能有好收成,免受水患之苦,也都干劲十足。赋税的减免更是让百姓们欢呼雀跃,大家都称赞新皇帝是个明君,对未来的日子也多了几分期待。

然而,改革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京城的一处深宅大院里,几个朝中官员正聚在一起,面色阴沉。其中一位吏部侍郎王大人,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说道:“这新皇帝一上来就如此大动干戈,咱们的好日子可都到头了呀,那刘大夏、李东阳、谢迁几人,整日在皇帝耳边吹风,咱们可得想个法子才行。”

另一位户部郎中张大人皱着眉头道:“如今这形势,明着反对那是不行了,只能暗中使些手段,那水利修缮,拨下去的款项可不少,咱们可以从这上面做做文章,找些人从中克扣些银子,让工程出点岔子,到时候看他们怎么收场。”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觉得此计可行,于是一场暗中的阴谋便悄然展开了。

在一处正在修缮的河道工地上,负责监工的是当地一个小吏,名叫赵六。这天,来了几个神秘人,悄悄塞给他一袋银子,说道:“赵大人,只要你在这工程用料上动点手脚,把好的材料换成次的,这里面的银子可还有不少呢,事后还有重谢。”赵六看着那袋银子,心中有些犹豫,可终究还是没能抵挡住诱惑,收下了银子,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原本该用的坚固石料被换成了一些易碎的次品,原本粗壮的木桩也被换成了细弱的。随着工程的推进,隐患也一点点埋下了。

而另一边,在军队改革中,也有一些勋贵子弟仗着家族的势力,对新的操练章程阳奉阴违,依旧我行我素,还拉拢了一些军官,试图破坏改革的进程。

朱佑樘坐在宫中,也听到了一些风声,知道改革遇到了阻碍,他再次召集刘大夏等人进宫。朱佑樘面色严肃地说道:“朕听闻这改革之中,有人暗中作梗,吏治上有贪腐之徒妄图破坏水利工程,军政上也有那不服管教之人,几位爱卿可有应对之策?”

刘大夏上前一步,抱拳道:“陛下,对于那暗中破坏水利工程之人,当派专人严查,顺着工程用料的线索一路追查下去,定能揪出幕后黑手。而军中那些不服管教的,不管其出身如何,一律按军法处置,绝不能姑息,以正军威。”

李东阳也说道:“陛下,同时要在朝堂之上再次强调改革的决心,让那些心存侥幸之人知道,陛下是铁了心要将这革新进行到底的,谁若是再敢阻拦,定不轻饶。”

朱佑樘点头道:“就依几位爱卿所言,即刻去办,朕倒要看看,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与朕作对,与这大明的江山社稷作对。”

很快,朝廷派出了一批精明能干的御史,沿着河道工程的各个环节展开调查。那小吏赵六看着形势不对,心中害怕,想要逃跑,可还没等他逃出多远,就被抓了个正着。在严刑拷打之下,他供出了背后给他银子的人,顺着这条线索,一个涉及多名官员的贪腐网络渐渐浮出水面。

在军队中,那些勋贵子弟和阳奉阴违的军官也没能逃过一劫,刘大夏亲自带着人去军营清查,按照军法,将几个带头违反章程的当场拿下,施以重刑,其余人等看到这阵仗,再也不敢有丝毫懈怠,乖乖听从命令,认真操练起来。

朝堂上,朱佑樘亲自下旨,严厉斥责那些妄图破坏改革的官员,并重申了改革的决心,一时间,整个大明官场都噤若寒蝉,那些原本还想着搞小动作的人,也都彻底打消了念头,老老实实地配合起各项改革举措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弘治皇帝的改革开始初见成效。军队的战斗力在严格操练下有了明显的提升,边境传来消息,几次小规模的外敌侵扰,都被明军轻易击退,这让朱佑樘很是欣慰。吏治也变得清明起来,那些真正有才能、品德好的官员得到了重用,朝堂上的风气焕然一新,政令得以顺利施行。

民生方面,经过水利设施的修缮,许多地方的农田灌溉得到了保障,这一年的收成比往年好了许多,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富足起来,街头巷尾都能听到欢声笑语,夸赞皇帝圣明的声音此起彼伏。

可朱佑樘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做,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这大明的中兴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在宫中,朱佑樘时常会与皇后张氏说起自己的抱负与担忧,张氏总是温柔地安慰他,说陛下心怀天下,定能成就一番大业,让大明重现盛世繁华。朱佑樘看着皇后,心中满是感激,有这样一位贤内助在身边,也让他在这繁重的政务之余,多了几分温暖与慰藉。

而在宫外,刘大夏、李东阳、谢迁等重臣也没有丝毫懈怠,他们依旧每日忙着处理政务,为这弘治中兴的大业不断添砖加瓦,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的是大明的未来,是万千百姓的期盼,容不得有半点马虎。

只是,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依旧有一些暗流涌动,那些被打压的势力并没有彻底死心,他们还在暗中等待着机会,妄图卷土重来,再次搅乱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而朱佑樘和他的臣子们又将如何应对呢?且看下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