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36章 入职报道

执掌风 老黑与宸宸 5372 字 2025-06-17

闵家家坐在公交车靠窗的位置,身上穿着周巧云特意为他赶制的一身崭新的藏蓝色中山装,布料挺括,针脚细密。脚上是一双擦得锃亮的黑色三接头皮鞋。头发也仔细梳理过。他怀里抱着一个半旧的帆布旅行袋,里面装着简单的换洗衣物、洗漱用品、几本稿纸、一支钢笔,还有那本盖着“辽阳市革命委员会”鲜红大印的户口迁移证——这张薄薄的纸片,宣告着他与红星大队那片土地的彻底剥离。

辽阳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市文联)的牌子,挂在一栋三层红砖小楼的大门口。小楼有些年头了,红砖墙面上爬着些枯藤,但收拾得很干净。门口传达室的老头戴着老花镜,警惕地打量着闵家家。

“同志,找谁?”

“您好,我是闵家家,来市作家协会报道的。”

“闵家家?”老头推了推老花镜,浑浊的眼睛里瞬间闪过一丝光亮,“哎哟!你就是那个写《白鹿原》的小闵同志?快请进快请进!王主席他们都在楼上等着呢!”

老头热情地拉开传达室的小窗,指点了上楼的路线。闵家家道了声谢,迈步走进小楼。一股混合着旧书报、油墨、灰尘和淡淡消毒水味道的气息扑面而来。走廊的水磨石地面拖得光亮,墙壁刷着半截绿色的油漆,上面贴着一些通知和宣传画。一种属于机关单位特有的、略带沉闷又井然有序的氛围,包裹了他。

按照指引,他走上二楼,来到挂着“作家协会”牌子的办公室门口。门虚掩着。他深吸一口气,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一个洪亮而热情的声音响起。

闵家家推开门。一间不算太大但窗明几净的办公室映入眼帘。靠墙放着几个刷着深绿色油漆的铁皮文件柜,几张办公桌拼在一起,上面堆满了书籍、稿纸和文件。此刻,办公室里站着三西个人,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带着毫不掩饰的打量、好奇和热烈的欢迎。

为首的是个五十多岁、身材微胖、穿着灰色中山装的男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笑容满面,正是市作协主席王振声。他大步迎上来,热情地伸出双手:“哎呀!闵家家同志!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我们辽阳文坛的新星啊!可把你盼来了!”

闵家家连忙伸出手,王主席的手温暖而有力,紧紧握住他,用力摇了摇。

“来来来,家家同志,给你介绍一下!”王主席侧过身,指着旁边一位戴着黑框眼镜、面容清癯的中年人,“这位是我们作协的秘书长,刘文斌同志,笔耕不辍的老前辈了,以后工作上多向他请教!”

刘秘书长微笑着和闵家家握手,镜片后的目光温和而睿智:“小闵同志,年轻有为啊!《白鹿原》在《人民文学》上反响非常热烈!我们辽阳文坛,很久没出过这么有分量的作品了!欢迎加入!”

接着是作协的创作联络部主任,一位姓李的干练大姐,还有一位负责日常事务的年轻干事小赵。每个人都热情地与闵家家握手、寒暄,办公室里充满了欢迎新同志的热烈气氛。这阵仗,让习惯了村里冷眼和大队部训斥的闵家家有些受宠若惊,甚至有些恍惚。他只能尽量保持镇定,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一一回应。

“快坐!快坐!”王主席拉着闵家家在靠窗的一张空办公桌旁坐下,亲自给他倒了杯热茶。白瓷缸子,印着红字“为人民服务”,茶叶是普通的茉莉花茶,但在这公家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有分量。

“小闵同志啊,”王主席坐在他对面,语气亲切又带着官方的正式,“你的情况,组织上都了解。你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作出《白鹿原》这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优秀作品,为我市、我省乃至全国的文学事业都争了光!经市文联党组研究决定,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特招你进入市作家协会,成为国家正式干部!”

“国家干部”西个字,像一块沉甸甸的、温热的金牌,熨帖地落在闵家家的心口。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铁饭碗,公家粮,从此彻底跳出农门!他站起身,郑重地说:“谢谢组织信任!我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好!好!”王主席满意地点点头,示意他坐下,“关于你的工作安排,组织上充分考虑了你创作的特殊性。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安心创作!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所以啊,特意给你安排了一间单独的办公室!”

“单独的办公室?”闵家家愣住了。在这个年代,在机关单位,能有一张自己的办公桌己经不易,单独的办公室,那是领导才有的待遇!

“对!”王主席笑着,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走!带你去看看!” 他亲自起身,领着闵家家走出大办公室,穿过走廊,来到最东头一个朝阳的房间。

王主席掏出一把亮闪闪的黄铜钥匙,打开了门。

房间不大,约莫十来个平方。但阳光充足!一整面墙的窗户,朝南,初春温暖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进来,照亮了整个空间。靠窗摆放着一张深褐色的、宽大结实的实木办公桌,桌面光滑平整。一把同样质地的靠背椅。桌子对面是一个双开门的深色文件柜。墙角还放着一张铺着干净垫子的单人木床!显然是考虑到了他可能加班或休息。最让闵家家心头一震的是,桌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大摞崭新的、印着“辽阳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稿笺”红字的稿纸!旁边是一瓶崭新的“英雄”牌纯蓝墨水!还有两支全新的“英雄”牌钢笔!

窗明几净,安静独立。阳光,书桌,稿纸,墨水……这一切,与他那间漏风漏雪、油灯昏暗、为一张稿纸发愁的破土屋,形成了天堂与地狱般的对比!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暖流,猛地冲上闵家家的鼻腔!他站在门口,看着这间属于他一个人的、洒满阳光的创作空间,一时间竟有些哽咽。

“怎么样?小闵同志,还满意吗?”王主席笑着问,语气里带着关切。

“满意!太满意了!谢谢主席!谢谢组织!”闵家家连声道谢,声音有些发颤。他走进房间,手指轻轻拂过光滑的桌面,拂过那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崭新稿纸,感受着那真实而沉甸的分量。

“满意就好!”王主席拍拍他的肩膀,“安心在这里写!有什么需要,首接找老刘或者小李、小赵!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也尽管提!组织就是你的后盾!”

王主席又交代了几句日常注意事项,便留下闵家家熟悉环境,自己先回大办公室了。

屋里只剩下闵家家一人。他轻轻关上门,隔绝了走廊的声响。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他走到窗前,推开一扇窗。带着城市气息的、微凉的春风涌了进来,吹拂着他额前的发丝。

在这间洒满阳光的、属于他一个人的办公室里,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闵家家用这支饱蘸浓墨的笔,为自己,也为笔下那些不朽的灵魂,扎下了第一道城市的根。而桌角,那份盖着鲜红大印的户口迁移证,正静静地躺在阳光下,无声地宣告着一个农民的儿子,从此拥有了在这片土地上立足的、最坚实的身份。他不再是那个在黑夜里用血书写、挣扎求生,他是闵家家,辽阳市作家协会的国家干部,月薪六十二块五毛(行政22级工资标准),外加创作津贴三十六元(特殊人才引进待遇),合计九十八块五毛的城里人。公费医疗,粮油本在手,一个崭新的、充满可能性的世界,正随着笔尖的移动,在他面前徐徐展开。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