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53章 历史系考古专业

执掌风 老黑与宸宸 4244 字 2025-06-17

未名湖畔,春风拂柳。博雅塔的倒影在粼粼波光中轻轻摇曳。三三两两的学生或行色匆匆,或捧书细读,或低声交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蓬勃而静谧的书卷气。

闵家家沿着湖边的小径慢慢走着。高大的树木刚刚抽出嫩绿的新芽,脚下的泥土松软,散发着生命复苏的气息。他走到一处临湖的石椅坐下,小心地打开那个牛皮纸包裹。里面是一个崭新的、深蓝色硬皮笔记本,封面印着烫金的“北京大学”字样。他拧开钢笔,吸满浓黑的碳素墨水。

笔尖悬停在扉页洁白的纸面上。他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水汽和青草芬芳的空气。前世在图书馆的孜孜以求,辽阳土炕上的油灯疾书,钢笔摔碎时的绝望嘶吼,汇款单入手时的狂喜战栗,火车北上时的忐忑憧憬……无数画面交织翻涌。最终,他落笔,用最工整、最有力的字迹,在扉页上写下:

历史系·考古专业

闵家家

1979年9月·于燕园未名湖畔

每一个字,都力透纸背,如同刻印。考古专业,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前世浩瀚的文学储备是金手指,但在这个百废待兴、呼唤实证的年代,埋首故纸堆或许不如亲手触摸历史的尘埃更能找到安身立命、甚至改变未来的契机。黄土高原下的秦俑,三星堆神秘的青铜,马王堆轻薄的素纱……前世那些只能在图片和文字中惊叹的奇迹,如今有了亲手探究的可能。这选择里,有对历史的敬畏,更有一种隐秘的、将前世知识化为现世力量的野心。

合上笔记本,他望向波光潋滟的湖面和对岸沉默的博雅塔。这里,不再是他“抄书”的避难所,而是他真正“书写”人生的起点。

第二天上午,历史系新生入学教育在文史楼一间窗明几净的大教室举行。空气中飘散着新刷墙壁的石灰水味和旧木桌椅的淡淡霉味。讲台上,系主任是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的老先生,戴着厚厚的黑框眼镜,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中山装,袖口磨得起了毛边。他说话语速不快,带着浓重的江浙口音,但条理清晰,目光温和而睿智。

“……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北京大学历史系!这里是探索民族血脉、追寻文明足迹的殿堂!你们选择了历史,就是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坐冷板凳的坚韧,也选择了照亮未来的烛火!”老先生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我们系,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专业方向。无论你们选择哪条路,都要记住:历史不是故纸堆,而是活的江河!治史者,当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定力,更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胸怀!”

闵家家坐在靠窗的位置,腰背挺首,听得异常专注。老先生的话语,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心中那扇名为“历史”的沉重大门。前世作为旁观者积累的庞杂知识,此刻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沉甸甸的责任感。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课桌抽屉里那个硬皮笔记本。

接下来是各专业教研室老师介绍情况。当一位身材不高、皮肤黝黑、眼神却异常锐利明亮、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劳动布工作服的中年教师走上讲台时,闵家家的精神为之一振。

“同学们好!我叫陈铁山,负责考古专业的入门引导。”他的声音洪亮,带着金石般的质感,没有半分学究气,反而像一位常年在野外勘探的工程师。“考古学是什么?不是挖坟掘墓!不是猎奇寻宝!它是用手铲、刷子、罗盘和科学方法,去解读大地这本无字天书!是让沉默的陶片、锈蚀的青铜、风化的石刻重新开口说话!是寻找我们‘何以成为我们’的终极密码!”

陈老师的话语充满激情和力量,他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唰唰”写下几个遒劲的大字:

“动手动脚找东西!”

“让材料牵着鼻子走!”

“记住这两句话!这就是我们考古人的信条!”陈老师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台下,“田野,是我们真正的课堂!风沙、烈日、严寒、枯燥的清理、繁琐的记录……这就是考古!它不浪漫,甚至很苦!但当你亲手拂去一件沉睡千年的器物上的泥土,当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因你的发现而重见天日,那种穿透时空的震撼和满足,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你们,有没有这个准备?!”

“有!”台下响起稀稀拉拉却带着几分热血和向往的回应,其中闵家家的声音清晰而坚定。陈铁山那朴实无华却充满力量的话语,瞬间点燃了他心中沉寂的火种。动手动脚找东西!让材料牵着鼻子走!这与他穿越而来、试图在现实中寻找根基的渴望不谋而合!考古的艰辛他早有预料,但那种亲手触摸历史、破解谜题的吸引力,对他而言,远胜于在故纸堆里皓首穷经!

第一堂正式的考古学导论课,就在这种充满激情和务实气息的氛围中开始了。陈老师没有讲深奥的理论,而是从最基本的考古学定义、学科发展简史、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讲起,结合他自己在安阳殷墟、半坡遗址的亲身经历,语言生动,案例鲜活。

闵家家飞快地打开笔记本,拧开钢笔。浓黑的碳素墨水在印有“北京大学”字样的纸页上流畅地流淌。

窗外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暖暖地照在他专注的侧脸上

讲台上,陈铁山老师挥舞着手臂,讲述着地层学的奥秘。黑板上,“动手动脚找东西”那几个粉笔字,在阳光里显得格外清晰有力。

在这座百年学府的古老教室里,在考古学这门与泥土和时光打交道的学科起点上,闵家家这个带着前世记忆和辽阳冻土烙印的“抄书者”,终于放下了无形的笔,拿起了有形的手铲,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探寻历史与自我根源的“田野”征程。燕园的每一缕风,未名湖的每一道波光,此刻都仿佛在为这崭新的起点而低语。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