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使用手机扫码阅读

第171 章 再见,聂雅琪

执掌风 盐焗车轱辘 5096 字 2025-07-02

姜尔岁趁不忙的时候去了一趟邮局。

她裹紧了温慧送的那条厚围巾,刚从邮局出来,手里拿着几份寄回京城的报纸样刊和家里寄来的包裹。

她准备去供销社买点驻地稀缺的日用品,顺便看看有没有新鲜蔬菜。

小镇街道不长,行人稀疏,大多是裹得严实的本地居民和偶尔出现的军人、家属。

就在姜尔岁推开供销社那扇吱呀作响的铁门时,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侧影撞入了她的视线。

那是个身形纤细的女子,穿着朴素但干净的米白色羽绒服,围着一条淡蓝色的手工编织围巾,正站在略显凌乱的货架前,仔细挑选着几包方便面。

她侧对着门口,微低着头,露出线条柔和的脖颈和一小截白皙的皮肤,与周围粗糙的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姜尔岁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是聂雅琪。

用单薄肩膀,为边防连队孩子们点亮过知识之光的支教女教师。

姜尔岁的脚步顿在门口,风卷着沙粒从门缝钻进来,吹动了她额前的碎发。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滞。关于聂雅琪的记忆碎片瞬间涌入脑海。

在医院郑云朝病房,第一次见到她的场景。

战士们闲聊时偶尔流露出的、对这位“聂老师”的尊敬与惋惜。

在那个暴风雪里勇救学生的老师。

还有……那份对郑云朝曾宣之于口,却如同戈壁风沙般真实存在过的、对同一个男人的情愫。

聂雅琪似乎感觉到了注视,抬起头来。西目相对。

短暂的错愕在聂雅琪眼中闪过,随即被一种复杂而了然的神色取代。

她显然也认出了姜尔岁,这位出现在连队家属院、登上军报头版、如今己是驻地记者,也是郑云朝的妻子。

她的目光在姜尔岁脸上停留片刻,又很自然地笑了笑,那是一种淡淡的释然。

“姜记者?”聂雅琪率先开口,声音温婉,带着一丝西北风沙也未能完全磨去的南方口音,唇角弯起一个平静而真诚的弧度。

“聂老师。”姜尔岁也回过神来,走进门,关上了那扇灌风的木门,脸上露出得体的微笑。

“好久不见。没想到在这里遇见您。”

她的语气自然,带着对一位曾为边疆奉献过的教育工作者的尊重。

“是啊,真巧。”聂雅琪将选好的方便面放进手里的购物篮,目光坦然地看着姜尔岁。

“我来处理一些……私事,顺便买点路上吃的。”

她的目光扫过姜尔岁手中的包裹和略显风尘仆仆的样子,“你这是……刚忙完工作?”

“嗯,去邮局寄点东西。”姜尔岁点点头,走到她旁边的货架,也拿起一包挂面,很自然地接话。

“您这是…要出远门?” 她注意到了“路上吃的”这个字眼。

聂雅琪轻轻“嗯”了一声,手指无意识地着购物篮的提手,眼神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和远处光秃秃的山梁。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平静:“嗯,要走了。调令下来了,去南方的一个城市,一所中学。”

空气安静了一瞬。供销社里只有老板拨弄算盘的噼啪声和门外呼啸的风声。

两个女人站在堆满日用品的货架间,中间隔着一段关于同一个男人的、未曾言明却心照不宣的过往,也隔着流淌的时光和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

“南方……挺好的。”姜尔岁轻声说,语气真诚,“气候温暖,适合生活。”

她想起自己初来西北时对这片荒凉的种种不适,更能理解一个南方女子在戈壁坚守多年的不易。

聂雅琪转过头,看着姜尔岁,那双曾经盛满对孩子们温柔和对未来憧憬的眼睛,此刻沉淀出一种阅尽千帆的平和与通透。

她笑了笑,笑容里没有苦涩,只有坦荡的祝福:“是啊。这里太干了,风沙也大,待久了,骨头缝里都透着寒气。”

她顿了顿,目光再次落在姜尔岁脸上,带着一种过来人的了然和真诚的欣赏。

“你……很厉害。能在这里扎根,还能把工作做得那么好。郑连长他……需要你这样的伴侣。”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那扇从未触碰过的门。

没有嫉妒,没有怨怼,只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和对对方选择的尊重与肯定。

姜尔岁的心头微微一震,她能感受到聂雅琪话语里的真诚。

这份释怀,比她预想的来得更早,也更坦然。

“您过奖了。”姜尔岁微微摇头,语气谦逊而真诚,“是这里改变了我。也谢谢您…曾经为孩子们付出的一切。”

聂雅琪眼底似乎有极淡的水光一闪而过,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

她很快弯起唇角,笑容明亮了几分:“都过去了。现在想想,那段日子,虽然苦,但很纯粹。孩子们的笑脸,战士们的信任,戈壁的星空…都是很珍贵的回忆。”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仿佛穿透风沙,看到了过去的时光,“只是……人总要向前走。”

“是啊,向前走。”姜尔岁点头,心中对这位素未深交却仿佛早己相识的女子,生出了深深的敬意。

她拿起自己刚买的一小包驻地特产的、晒得红亮的沙枣干,递到聂雅琪面前,“聂老师,这个…戈壁的特产,带着路上尝尝?很甜,也耐放。”

聂雅琪看着那包沙枣干,又看看姜尔岁清澈坦然的眼睛,没有推辞,伸手接了过来,指尖轻轻拂过包装袋。

“谢谢。这沙枣…以前孩子们也给我摘过,确实很甜。”

她将沙枣干小心放进自己的购物篮,仿佛放下的不仅是一份小礼物,更是对这片土地最后的、带着甜味的念想。

“一路顺风,聂老师。”姜尔岁真诚地祝福。

“你也是,姜记者,保重身体。”聂雅琪的目光再次掠过姜尔岁的双眼,带着无声的叮嘱,“在这里…好好的。”

两人在供销社门口道别。

聂雅琪拎着简单的购物袋,裹紧了围巾,身影很快融入小镇灰黄的街道和风沙之中,显得单薄却异常坚定,朝着车站的方向走去。

她像一株曾在这片戈壁短暂扎根、努力绽放过的沙枣花,花期虽过,却带着汲取的养分和坚韧,即将移植到另一片土壤,开始新的生长。

姜尔岁站在原地,目送着那个背影消失在风沙里,手中还残留着沙枣干的包装触感。

心头那点因偶遇而泛起的、微妙的涟漪,此刻己彻底平息,只剩下一种澄澈的释然和对这位坚韧女子的祝福。

风卷起地上的沙尘,打着旋儿。姜尔岁拢了拢围巾,转身,走向连队的方向。

她与聂雅琪,如同两条短暂交汇又各自奔流的溪水,都曾映照过同一轮戈壁的月亮,都曾被同一个人身上的光芒温暖或吸引过。

但最终,她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河床,奔涌向前。

聂雅琪的离开,像戈壁上一阵掠过的风,吹散了最后一丝关于过去的尘埃,让姜尔岁脚下的路更加清晰。

她握紧了手中的包裹,步伐坚定地踏在回家的路上。

那里,有她的战场,她的责任,也有在风沙中为她点亮的、独属于她的灯火。

风雪将至,但她的心中一片晴朗。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