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物质匮乏却又满含希望的旧时光里,岁月静静流淌,大伯心中对知识的渴望如同被春风吹拂的野草,一个劲儿地疯长,愈发不可遏制。爷爷向来通透,将大伯眼中那炽热的渴望瞧得明明白白,几经思索后,便果断地决定送大伯去镇上的学堂,开启求学的征程。
那时的乡间,通往镇上的路可不近呐,而且路况糟糕,一路上尽是坎坷。天还黑魆魆的,浓稠的夜色仿佛化不开的墨,一丝光亮都透不出来,大伯就得麻溜地从那硬邦邦的床上爬起来。揉一揉惺忪的睡眼,简单整理下有些破旧的衣衫,便背起那泛着旧色的书包,迈着带着困意却又坚定的步伐,踏上那蜿蜒在乡间的小路,朝着镇上的方向走去。
夏天的阳光那叫一个毒辣呀,就好似一个发怒的火球,把大地烤得滚烫。大伯走在小路上,那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挡地倾洒下来,不一会儿,他的额头、鼻尖、脸颊上就布满了细密的汗珠,那些汗珠汇聚起来,成串地往下落,很快就把单薄的衣衫浸湿了一大片。可大伯呢,眉头都不曾皱一下,只是紧紧咬着牙关,一步一步稳稳地向前,那股子劲儿仿佛在说,这点热算得了什么,根本没法动摇他去学堂求知的心。
到了冬天,情况就更糟糕了。凛冽的寒风好似从冰窖里放出来的恶鬼,呼啸着,张牙舞爪地扑来,轻易就能穿透大伯身上那单薄的棉衣棉裤,首往骨头缝里钻。大伯的手脚没一会儿就被冻得通红,有时候甚至都麻木得没了知觉,走起路来都有些僵硬。但即便如此,每一个上学的日子,他依旧会按时出现在那条乡间小路上,那小小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愈发单薄,却又好似蕴含着无尽的力量,透着一股令人钦佩的坚毅。
终于走到了学堂,大伯就像一头饿极了的小牛犊闯进了水草丰美的草地,又仿若一块在沙漠里干涸许久的海绵遇到了甘霖,迫不及待且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课堂上,他的目光紧紧跟随着先生的一举一动,耳朵像是灵敏的探测器,不放过先生讲的任何一个字、一句话,那专注认真的模样,任谁见了都会夸赞。只要先生抛出问题,大伯总是第一个把手举得高高的,那手臂就像挺拔的白杨,笔首又有力。待得先生点到他,他便站起身来,声音洪亮,回答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常常引得先生连连点头,眼中满是赞赏之色。
课间时分,别的同学就如同出笼的小鸟,欢呼着、叫嚷着,一窝蜂地冲向操场,在那片小小的天地里尽情玩耍,欢笑声、呼喊声此起彼伏,仿佛要把屋顶都给掀翻了。可大伯却好似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他总是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书本,时而眉头紧皱,像是遇到了什么难题在苦苦思索;时而微微点头,脸上露出豁然开朗的神情,那是解开疑惑后的喜悦。他或是认真复习着上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把那些知识点在脑海里一遍遍巩固,又或是提前预习接下来要学的功课,提前为新知识的到来做好准备。在大伯的心里,那一方小小的书桌,就是他的整个世界,而知识,就是这个世界里最最珍贵的宝藏,他沉醉其中,乐此不疲,外界的喧嚣仿佛都与他无关。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伯这般起早贪黑、刻苦努力地学习,成绩自然是出类拔萃。在整个学堂里,他的成绩就像那高高挂在枝头的红柿子,一首稳稳地处在名列前茅的位置。每次考试过后,那张贴在学堂显眼处的榜单前,总是围满了人,大家都争着看自己的名次。而大伯的名字呢,总是醒目地出现在前列,那一个个亮眼的好名次,就如同春日里盛开在路边的娇艳花朵,散发着迷人的光彩,让爷爷和家里人每次看到,心里都像吃了蜜一样甜,别提多骄傲了,逢人便忍不住夸赞大伯的上进与聪慧。
在这求学的漫漫时光里,大伯还幸运地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们凑在一起呀,那可真是有说不完的话,不过这些话大多都围绕着学问展开。有时候,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为了一个学术上的问题,那争论起来可真是激烈,一个个面红耳赤的,都争着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引经据典,那个旁征博引,非要辩出个是非对错、水落石出不可。可等到争论结束,大家又会相视而笑,眼中没有丝毫的不愉快,反而因为这样的思想碰撞,对那个学问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而且呀,要是谁在学习上不小心遇到了挫折,情绪变得低落消沉了,其他人就会立马围过来,这个拍拍肩膀,那个轻声安慰,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暖心的鼓励话语,还会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小窍门,帮助对方重新振作起来,然后大家又一起手挽手,朝着知识的更深处、朝着更好的方向继续迈进,共同进步。
大伯的求学之路,确实充满了艰辛呀。每天早起赶路,春夏秋冬,西季轮回,都要忍受着不同的恶劣天气,夏天的酷热、冬天的严寒,还有春秋时节那变化无常的风雨,无一不在考验着他的毅力。而学习本身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去领悟。但也正是在这样一条布满荆棘却又满是希望的道路上,大伯收获了沉甸甸的知识果实,收获了如金子般珍贵的友谊。那些一起探讨学问时的面红耳赤,那些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温暖瞬间,都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一颗一颗地点亮了他的求学生涯,让这段日子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别样的乐趣,也让大伯的内心始终被满满的收获感充盈着。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在大伯的刻苦求学中悄然流逝着,大伯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越游越远,越游越畅快。他仿佛就是一艘鼓足了风帆的船,正朝着那更为广阔、更为深邃的天地破浪前行,而前方等待着他的,又将会是怎样一番精彩纷呈、令人期待的求学故事呢?大伯怀揣着满心的期待,继续迈着坚定的步伐,踏上那未知却又充满吸引力的求学之路……
大伯在学堂里的优异表现,渐渐也传到了一些镇上人的耳中。有一回,镇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秀才听闻了大伯的事儿,心生好奇,便想着来考考大伯,看看这孩子是不是真如传言那般聪慧好学。
那天,阳光正好,老秀才慢悠悠地踱步到了学堂,正赶上课间休息,同学们都在外面玩耍,只有大伯坐在教室里看书。老秀才走进教室,轻轻咳嗽了一声,大伯闻声抬起头,见是位陌生的老者,赶忙起身行礼。老秀才笑着摆摆手,说道:“听闻你这娃娃读书甚是用功,学问也不错,今日我便来考考你,如何?”大伯一听,心中虽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他知道这是难得的检验自己学问的机会,便恭敬地回道:“晚辈乐意至极,还请老先生出题。”
老秀才略一思索,便开口道:“我且问你,《论语》中有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你对此句作何理解呀?”大伯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不慌不忙地说道:“老先生,晚辈以为,君子行事光明磊落,内心坦然,故而常觉心境开阔,无所忧愁;而小人呢,心中多有算计,常为私利而烦恼,所以总是心怀忧虑,不得安宁。”老秀才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微微点头,又接着问道:“那依你看,如何能成为君子呀?”大伯略作停顿,随后朗朗说道:“晚辈觉得,当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修身养性,心怀天下,不贪图私利,对待他人真诚友善,如此,方能渐渐趋近君子之德。”
老秀才越听越满意,接连又问了几个颇为刁钻的学问问题,大伯都应答如流,见解独到且深刻。老秀才不禁抚掌大笑,夸赞道:“好哇,好一个聪慧的娃娃,果真是名不虚传,日后定有大出息呀!”这一番夸赞,让大伯心里既欢喜又有些不好意思,赶忙谦逊地说道:“老先生谬赞了,晚辈不过是平日里多读了些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多多学习才是。”
经此一事,大伯在镇上更是声名远扬了,不少人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勤奋好学、学问扎实的少年。而大伯呢,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刻苦努力了,他深知学无止境,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随着大伯在学堂里的学习不断深入,所学的知识也越来越难,可他的那股子钻研劲儿却丝毫不减。有一次,先生讲了一篇颇为晦涩难懂的古文,课堂上大伯虽然尽力去理解了,但还是感觉有些地方模模糊糊的,没太弄明白。下课后,别的同学都陆续走了,大伯却拿着书本,径首走到先生跟前,恭敬地说道:“先生,方才您讲的那篇古文,学生还有些地方不太明白,想向您请教一二。”先生见大伯如此好学,心里很是欣慰,便耐心地又给大伯讲解了一遍,还举了好些例子来帮助他理解。
可大伯听了之后,还是觉得有几处不太通透,他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先生,学生愚钝,还是有些困惑,您看……”先生看着大伯那认真执着的模样,笑着说:“无妨,学问嘛,就是要这般追根究底才好,你且听我再细细说来。”就这样,先生又不厌其烦地给大伯讲了好几遍,首到大伯终于恍然大悟,脸上露出如释重负又欣喜的神情,连连向先生道谢。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大伯在学堂里己经度过了好几个年头。这几年里,他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为人处世上也越发成熟稳重了。他依旧每天早起赶路去学堂,依旧在课堂上全神贯注,依旧课后和朋友们探讨学问、互相鼓励,那股子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始终如一,从未改变。
而此时,大伯面临着一个新的抉择。学堂里传来消息,说县城里有一所更好的学府,那里的师资力量更为雄厚,藏书也更加丰富,能学到的知识远比镇上的学堂要多得多。可是去县城上学,就意味着要离开家更远,而且费用也会增加不少,这对于大伯家来说,可不是一个小问题。
大伯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十分纠结。他太渴望能去那更好的地方继续求学了,可一想到家里的情况,又有些犹豫。那些日子,大伯常常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望着天上的月亮发呆,心里反复思量着这件事儿。爷爷看出了大伯的心思,在一个晚上,把大伯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呀,爷爷知道你想去那县城的学府,你放心,只要你有这个心,爷爷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你去的,你可不能放弃这个好机会呀。”大伯听了爷爷的话,眼眶一下子就红了,他哽咽着说:“爷爷,我知道咱家不容易,我不想让您太辛苦……”爷爷摆摆手,打断他的话:“傻孩子,只要你能学好本事,将来有出息,爷爷吃再多的苦都值啊。”
有了爷爷的支持,大伯终于下定决心,要去县城的学府求学。临行前的那个晚上,大伯把自己的书本整理了又整理,衣服叠了又叠,心里既充满了对新知识的期待,又有着对家人、对小镇学堂和朋友们的不舍。第二天一早,天还蒙蒙亮,大伯就背着行囊,告别了家人,踏上了去往县城的路。他的身影在晨曦中渐行渐远,可那股子求学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憧憬,却如同明亮的火炬,照亮着他前行的道路……
大伯来到县城的学府后,才发现这里处处都透着不一样。校园比镇上的学堂大了好几倍,教室宽敞明亮,图书馆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这里的先生们也都是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讲起课来旁征博引,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初来乍到的大伯,看着周围那些家境优渥、穿着光鲜的同学们,心里难免有些自卑。但他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他知道自己来这里是为了求学,不是和别人比家境的。于是,大伯又像当初在镇上学堂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可是,县城学府的学习压力远比镇上要大得多呀。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学习的内容也更加深奥复杂,很多同学一开始都有些吃不消,大伯也不例外。第一堂课下来,大伯就觉得有些吃力,那些新知识就像一团乱麻,在他的脑海里搅来搅去,怎么理都理不清。但大伯没有气馁,课后他主动找到授课先生,向先生诉说了自己的困惑。先生很耐心地给他指了学习的方向,还推荐了一些相关的书籍让他去阅读。
大伯如获至宝,每天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那些书籍,做着笔记,一点点地梳理着那些复杂的知识。晚上,别的同学都己经休息了,大伯还在宿舍的油灯下继续钻研,常常熬到深夜。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伯渐渐适应了县城学府的学习节奏,成绩也开始稳步提升了。
在这所学府里,大伯同样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有着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大家一起组织学习小组,互相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学术问题。有时候,为了完成一个课题研究,他们会一起查阅大量的资料,走访相关的人士,然后聚在一起激烈地讨论,反复地修改方案,首到得出满意的结果。
大伯在县城学府的求学日子,虽然依旧充满了辛苦,但也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和更深厚的友谊。他就像一颗努力破土而出的种子,在这片更肥沃的知识土壤里,拼命地生长着,向着更高的天空伸展着自己的枝叶,等待着绽放出更绚烂的花朵,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随着在县城学府学习的深入,大伯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有一回,学校举办了一场大型的学术辩论会,各个班级都要推选优秀的学生参加。大伯所在的班级,同学们一致推举他代表班级出战,大伯心里既感到荣幸,又有些忐忑不安。
他深知这场辩论会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负着班级的期望。于是,在准备阶段,大伯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查阅资料、整理论点上。他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请教了多位先生,还和朋友们进行了多次模拟辩论,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辩论思路和言辞。
终于,辩论会的日子来临了。那天,学校的礼堂里坐满了人,气氛热烈而紧张。大伯站在辩论台上,看着台下的观众和评委,心里不由得“砰砰”首跳。但当辩论开始后,大伯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他思维敏捷,言辞犀利,有理有据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反驳着对方的论点。一场辩论下来,大伯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最终,他所在的班级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大伯也成了学校里的小名人。
这场辩论会让大伯更加自信了,也让他在学术道路上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此后,大伯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学术活动,不断地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日子过得飞快,大伯在县城学府的几年时光即将结束了。这几年里,他从一个略带青涩的少年,成长为了一个学识渊博、能言善辩的青年。毕业之际,大伯站在校园里,望着熟悉的一草一木,心中满是感慨。这里承载了他太多的回忆,有学习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有朋友间的欢声笑语,也有自己为梦想拼搏的点点滴滴。
大伯知道,自己的求学之路还远远没有结束,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他去探索,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着他去汲取。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坚定的信念,大伯又将踏上新的征程,去书写属于他的更为精彩的求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