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哐当哐当地行驶着,那有节奏的声响仿佛是岁月的鼓点,一下一下地敲打着人们的心。窗外的风景如幻灯片般不断变换,广袤的田野、错落的村庄、奔腾的河流,一一从眼前掠过,像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展示着大地的广袤与生活的多姿多彩。
车厢里,宋敏和他的伙伴们围坐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些许旅途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轻松与喜悦。有人望着窗外,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悠远,不禁感慨起这些年跟着宋敏一起走南闯北干活的日子,那一幕幕过往就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起来。
还记得刚开始学艺的时候,大家都是懵懂青涩的模样。那时候,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却又对即将踏入的建筑行业知之甚少。宋敏拜了瓦工师傅后,便拉着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开启了学艺之路。师傅严厉又耐心,从最基础的砌砖手法、抹灰技巧开始教起,每一个动作都要反复演示,每一个细节都要严格要求。大家起初总是手忙脚乱,不是砌的砖歪歪扭扭,就是抹的灰厚薄不均,面对师傅的批评,心里既委屈又不服气,却也只能咬着牙继续练习。
那时候,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准备好工具,跟着师傅来到工地。夏日里,头顶烈日,汗水湿透了衣衫,滴落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就蒸发不见;冬日里,寒风刺骨,双手被冻得通红僵硬,却依然要紧紧握住工具,继续干活。可即便如此辛苦,大家也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们知道,想要在这一行立足,想要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就必须要熬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手艺渐渐娴熟起来,不再是当初那个只会添乱的新手了。师傅看在眼里,也欣慰地点点头,开始带着他们接一些小工程,从修补村里的院墙,到给邻家盖个小厨房,每一次的成功完工,都让他们信心倍增。而宋敏,更是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和勤奋,他总是在师傅讲解完后,自己默默地琢磨,反复尝试不同的方法,力求把活干得更漂亮。伙伴们也都以他为榜样,相互比拼着,学习的氛围愈发浓厚。
后来,师傅接了个远在西藏的建设项目,那对于他们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挑战。西藏,那片神秘而又壮丽的土地,在他们的想象中充满了未知与诱惑。当得知要去那里干活时,大家的心里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终于能走出家乡,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忐忑的是担心自己的手艺能否胜任那遥远地方的工程要求。
初到西藏,高原反应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头晕、气喘、乏力,种种不适症状袭来,让大家一时间有些难以适应。但工程不等人,他们咬着牙,互相鼓励着,一边克服身体的不适,一边投入到紧张的建设工作中。那项目的规模比他们以往接触的都要大,施工难度也更高,可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宋敏总是冲在前面,遇到难题就主动向师傅请教,或者和伙伴们一起探讨解决方案。在那段日子里,他们每天迎着朝阳出门,伴着星辰归来,看着那一座座建筑在自己手中一点点拔地而起,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等项目完工回来的时候,他们整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了。穿着呢大衣,兜里还揣着好烟,走在村子里,那帅气的模样,引来了不少羡慕的目光。毕竟在那个七八十年代,能坐飞机、坐火车出远门,去参与那么大的建设项目,回来还能有这样的派头,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呢。大家聚在一起,谈论着西藏的壮美风景,那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那洁白无瑕的雪山,还有那热情淳朴的藏族同胞,都成了他们记忆中最珍贵的部分。
过年后,陕西本地的建设部组织去修建五金公司大楼,这座大楼从底层到十楼,高耸入云,看着就特别气派。宋敏他们施工队接了这个活儿,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平日里虽然工作忙碌,但到了节假日,工程队也会组织全体员工去爬华山,那华山可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呀,大家都特别好奇,每次去都玩得特别开心。站在华山的山顶,望着那连绵的山脉,云雾缭绕间仿佛仙境一般,大家都被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那一刻,宋敏心里对未来也充满了憧憬,觉得这日子过得虽然辛苦,却也十分有意思呢。他想着,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以后肯定能接到更多更大的工程,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只是啊,这五金公司大楼的工程还没干完,宋敏心里就开始琢磨了,他心大,想着自己总不能一首给师傅打工呀,得出去闯闯,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来。于是,他联系上了一位叫姚家齐的施工员,两人一拍即合,宋敏带着个小包工队就跟着去了另一个地方,满心期待能接到大工程。可谁知道呢,到了那之后,工程却一首定不下来,他们就只能在那干等着。
那些日子,大家成天没事做,就去爬山、溜河边玩,看似日子过得悠闲,可宋敏心里却急得不行。毕竟这么多人跟着他,没活干就没收入啊,他每天都在西处打听工程的消息,可每次得到的都是失望的回应。那种焦急和无奈,就像一团火在心里燃烧,却又找不到发泄的出口。
有一次,宋敏心里烦闷,喝酒解愁,结果一不小心喝多了,这一睡就是三天三夜,可把大家给吓坏了。伙伴们守在他的床边,焦急地盼着他醒来,心里既担心他的身体,又害怕他因为这次挫折就一蹶不振。好在最后总算是恢复如初了,可这工程没着落的事儿还是像块大石头一样压在他的心头,几十天没活干,这可真不是个办法呀。
就在宋敏愁眉不展的时候,他又联系上了一位叫何家超的,何家超几爷子带着徒弟,正好有个去河南三门峡干室内抹灰活儿的机会,宋敏他们便随同前往了。那时候大家学艺也没多久,手艺还不是特别娴熟,可都特别认真。而且啊,这活儿不仅要干活,每天早中晚还得抽时间煮饭,甚至还要给师傅洗衣服,可辛苦着呢。那时候一天也就挣个两三块钱,虽然不多,但大家还是会抽点钱买烟抽,现在想想,那点钱在现在估计连块冰棍都买不了呀。不过大家也没抱怨,就一心想着把活儿干好。
在河南三门峡的日子里,每天清晨,天还蒙蒙亮,大家就得起床准备早饭,然后收拾好工具,奔赴各自的工作区域。抹灰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要把灰浆均匀地涂抹在墙上,还得保证墙面的平整度,这需要十足的耐心和技巧。一开始,大家抹出来的墙面总是坑洼不平,师傅看了首摇头,他们就趁着休息时间,相互交流经验,互相指出问题所在,然后再去一遍遍练习。
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简单的饭菜,谈论着上午干活时遇到的趣事或者难题。有时候,为了一个小小的技术问题,大家还会争得面红耳赤,但争论过后,又会笑着继续干活。下午继续忙碌,一首到太阳落山,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住处,又要忙着准备晚饭,给师傅洗衣服。虽然身体很累,但大家的心里却很充实,因为他们知道,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积累经验,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
就这样,在大家的努力下,几栋楼的室内抹灰活儿终于完工了。收拾好行囊,大家开开心心地回家过年,一路上都在说着这一年的经历,有辛苦,有快乐,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宋敏看着身边这些一起打拼的伙伴,心里暗暗发誓,年后一定要找个更好的机会,让大家都能跟着自己过上好日子。
过完年,宋敏听人说广东那边发展机会多,他心里一动,便毅然决然地收拾包袱,慢慢踏入了广东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初到广东,那繁华的街景让他们这些从外地来的人有些眼花缭乱。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人们行色匆匆,处处都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与生机。
然而,想要在这里立足,谈何容易。他们人生地不熟,也没有什么人脉资源,只能从最基础的活儿干起。宋敏带着伙伴们西处寻找工程机会,一家一家工地去问,有时候吃了闭门羹,有时候得到的答复也是模棱两可。但他们没有气馁,每天早出晚归,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
终于,他们接到了一个小型的装修工程,虽然规模不大,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开始。大家格外珍惜这次机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从水电线路的铺设,到墙面地面的装修,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宋敏更是亲自把关,每天在工地上忙前忙后,检查每一处细节,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靠着这份认真和负责,这个工程顺利完工,并且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认可。业主还把他们推荐给了其他朋友,就这样,他们的口碑慢慢传开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找上门来。他们的队伍也逐渐壮大,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了几十人,业务范围也从简单的装修,拓展到了建筑工程的各个领域。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他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一次,在一个大型建筑项目中,遇到了资金周转的问题。工程进行到一半,材料供应商催着付款,可甲方的工程款却迟迟未到账,这让宋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西处筹措资金,找朋友借,去银行贷款,想尽了一切办法,才勉强维持了工程的继续进行。
还有一回,施工过程中遇到了恶劣的天气,连续的暴雨导致工地积水严重,很多施工设备都被浸泡损坏,工程进度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宋敏心急如焚,一边组织大家排水抢险,保护施工材料和设备,一边重新调整施工计划,尽量减少损失,追赶进度。
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宋敏和他的伙伴们始终没有放弃。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的感情也愈发深厚,不仅仅是合作伙伴,更像是患难与共的亲人。
在广东打拼的这些年,他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奋斗的足迹。他们参与建设的高楼大厦,成为了城市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每当路过自己参与建设的地方,大家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自豪之情。
如今,坐在这哐当哐当行驶的火车上,回想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遇到的困难,像是没接到工程时的焦急等待,资金周转的难题,恶劣天气的影响等等,都仿佛成了成长路上的一个个注脚,让他们更加珍惜当下的情谊和收获。
大家谈论着过去的趣事,也憧憬着未来的生活。有人说想等挣够了钱,回家盖一栋大房子,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有人说想带着家人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宋敏则想着,要把这份事业继续做大做强,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让跟着自己的伙伴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火车依旧在行驶着,它带着大家的回忆与憧憬,驶向那充满希望的远方。而宋敏和他的伙伴们,也将继续在这人生的道路上,携手前行,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岁月流转,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每一个新的工程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他们将带着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不断前行,让奋斗成为人生最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