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之路》
冬日的暖阳透过车窗,洒在一群风尘仆仆却又满脸笑意的人身上。宋敏和他的伙伴们结束了河南三门峡那几栋楼的室内抹灰活儿,此刻正坐在回乡的长途汽车上,车厢里弥漫着轻松愉悦的氛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着年后的打算。
“敏哥,我是铁了心继续跟着你干呀,这些年跟着你,我心里踏实,我就相信你肯定能找到好活儿,咱一起接着大工程,多挣些钱呢。”说话的是阿强,一个憨厚老实的小伙子,跟着宋敏也有好几年了,对宋敏那是打心底里信服。
“是啊,敏哥,你做事靠谱,有你带着,咱不愁没饭吃。”旁边的小李也附和着,大家纷纷点头赞同。
宋敏看着这群一起打拼的伙伴,心里满是感动,笑着说道:“大家这么信任我,我肯定不能让你们失望啊。不过我也在想啊,咱不能总局限在之前那些活儿上,也得试着往别的手艺方向拓展拓展,多几条路嘛。”
这话一出,大家顿时来了兴致,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敏哥,你说的拓展手艺方向是指啥呀?咱这抹灰活儿干得挺顺手了呀。”有人疑惑地问道。
宋敏耐心地解释道:“咱抹灰是干得还行,但现在建筑行业发展快呀,像水电安装、木工这些手艺也都挺吃香的,要是咱们能多学几门手艺,以后接工程的选择就更多了,竞争力也能更强些。”
众人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时,一向脑子灵活的小王开口了:“敏哥,我觉得你这想法好,不过要学新手艺也得花时间和精力呀,咱们是不是可以先找个地方系统学学,或者找些老师傅带带咱?”
“嗯,小王说得对,这事儿我也琢磨着呢,年后咱们可以打听打听,看哪儿有靠谱的师傅教这些手艺,咱就去学学。”宋敏回应道。
接着,宋敏又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另一些计划:“还有啊,我想着咱们不能总在这小地方打转了,得去更繁华的城市找找机会。像广东、上海那些大城市,现在到处都在搞建设,工程肯定多,咱们去那儿,说不定就能接到大项目呢。而且啊,咱们还得多联系一些大的工程队合作,跟着他们一起干,既能学到不少经验,也能拓宽人脉。”
伙伴们听了宋敏的这些计划,眼中都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仿佛己经看到了自己在大城市里大展身手,挣得盆满钵满的场景。
“敏哥,大城市好啊,机会多,我早就想去见识见识了,咱啥时候出发呀?”阿强兴奋地问道。
宋敏笑了笑说:“别急嘛,这刚过年,咱先好好在家陪陪家人,等过完年,咱们把计划再好好合计合计,准备妥当了就出发。”
长途汽车一路颠簸,终于驶进了家乡的小镇。大家陆续下了车,各自拖着行李往家走去,一路上还在不停地说着年后的憧憬,那热闹的氛围仿佛连寒冷的空气都被驱散了。
宋敏回到家,父母早己在门口等候,看到儿子归来,脸上满是欢喜。
“爸妈,我回来了。”宋敏快步上前,给了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
“哎呀,儿子,可算是回来了,在外面辛苦了,快进屋,饭都做好了。”母亲拉着宋敏的手,心疼地说道。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宋敏一边吃着熟悉的家乡饭菜,一边给父母讲述着这一年在外的经历,当然,也提到了自己年后的打算。
父亲听了,微微皱起眉头说:“去大城市是好,可人生地不熟的,会不会太辛苦啊,而且那边花销也大吧。”
宋敏笑着安慰道:“爸,辛苦肯定是辛苦些,但机会多呀,咱不怕吃苦,只要能多挣些钱,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就行。再说了,我都这么大了,能照顾好自己的,您就别担心了。”
母亲在一旁也说道:“儿子既然有这想法,那就去试试呗,咱儿子这么有出息,肯定能干出一番名堂来。”
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宋敏心里更有底了。过年的这段日子,他没闲着,西处打听着学手艺的事儿,还托人帮忙联系大城市那边的工程队。
伙伴们之间也没断了联系,时不时聚在一起,继续细化着年后的计划。
很快,年就过完了,大家再次聚到了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新征程的期待与兴奋。
“敏哥,我打听到了,邻镇有个老师傅,水电安装手艺特别好,愿意带徒弟呢,咱要不要去看看呀?”小王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真的啊?那太好了,咱抽个时间去拜访拜访,要是能跟着学,那就再好不过了。”宋敏高兴地说道。
就在大家准备去邻镇的时候,宋敏又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之前在西藏干活时认识的一个朋友打来的,说上海那边有个工程队正在招人,活儿挺不错的,问宋敏有没有兴趣。
宋敏一听,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赶忙和伙伴们商量起来。
“上海啊,那可是大城市,机会肯定多,敏哥,我觉得咱可以去试试呀。”小李说道。
“可这学手艺的事儿咋办呢?咱们这刚打算去邻镇学水电安装呢。”有人提出了顾虑。
宋敏思索了片刻说:“要不这样,咱们先派几个人去上海那边了解下情况,如果活儿确实靠谱,咱们再商量怎么安排,剩下的人去邻镇跟老师傅学学手艺,两边都不耽误。”
大家觉得宋敏这个提议挺合理,于是便决定阿强、小李和小王跟着宋敏先去上海探探路,其他人去邻镇学手艺。
出发的那天,大家都早早地来到了车站,彼此叮嘱着,眼中满是不舍却又充满着对未来的期待。
宋敏他们坐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一路上,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到了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让他们几个大开眼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上车水马龙,到处都透着一种忙碌又充满活力的气息。
按照朋友给的地址,他们找到了那个工程队。工程队的负责人是个很和善的中年人,看到宋敏他们,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详细介绍了工程的情况。
“这次的工程啊,是一个住宅小区的建设,主要是室内装修这一块,工期不算短,要求也挺高的,你们要是有信心干好,就留下来试试。”负责人说道。
宋敏赶忙说道:“老板,我们肯定会用心干的,就是我们想先了解下,这活儿具体都有啥要求呀,我们也好心里有底。”
负责人笑了笑,便开始详细地讲解起工程的各项要求,从材料的选用到施工的工艺,都讲得很细致。
宋敏一边听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觉得虽然要求高了些,但他们有信心能做好。
“老板,我们觉得这活儿可以试试,不过我们还有几个伙伴在老家学手艺呢,能不能等他们学完了也一起来呀?”宋敏问道。
“这个嘛,只要他们手艺过关,能尽快上手,倒是可以考虑。”负责人回答道。
从工程队出来后,阿强有些担忧地说:“敏哥,这活儿要求这么高,咱们能行吗?而且咱这刚到上海,人生地不熟的,万一出点啥岔子可咋办呀?”
宋敏拍了拍阿强的肩膀说:“别怕,有挑战才有机会嘛,咱们只要用心干,按照要求来,肯定能行的。再说了,咱们也不是一个人,大家互相帮忙,肯定能克服困难的。”
在上海的这几天,宋敏他们又去了解了当地的建材市场、施工行情等情况,还找了个便宜的住处安顿下来。
而另一边,去邻镇学手艺的伙伴们也学得很认真,每天跟着老师傅起早贪黑,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一点点地掌握着水电安装的技巧。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一个月后,去邻镇学手艺的伙伴们基本都掌握了水电安装的手艺,宋敏便联系了上海的工程队负责人,把情况说了一下,负责人同意让他们过来试试。
伙伴们再次相聚在上海,大家都很激动,也都憋着一股劲儿,想要在这个工程里好好表现一番。
工程正式开工了,宋敏带着大家按照要求精心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从布线到安装插座、水龙头等,大家都做得一丝不苟。
然而,毕竟是第一次接触这么高标准的室内装修工程,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有一次,因为电线的布局不符合设计要求,被监理指了出来,要求返工。
宋敏看着大家辛苦做好的活儿要返工,心里很是懊恼,但他知道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赶忙召集大家重新规划布线方案。
“大家别灰心,这就是个教训,咱们以后做活儿之前一定要把要求吃透,不能再出这样的问题了。”宋敏鼓励着大家。
伙伴们也都没有怨言,纷纷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加班加点地把电线重新布好,最终通过了验收。
随着工程的推进,大家也越来越熟练,配合得也越来越默契。在施工过程中,宋敏还结识了其他一些施工队伍的人,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宋敏也从中学到了不少新的施工技巧和管理方法。
就这样,几个月过去了,工程进展得很顺利,大家的手艺也在不断地提高。
可就在这时,又出现了新的状况。由于上游供应商的问题,工程所需的一些装修材料没能按时到货,导致工程进度受到了影响。
宋敏心急如焚,一边和工程队负责人沟通协调,一边西处寻找替代的材料供应商。
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一家能够提供符合要求材料的供应商,但价格却比原来的预算高了不少。
宋敏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用这家的材料吧,成本会增加,利润就会减少;不用吧,工程进度又耽搁不起。
他把伙伴们召集到一起,说明了情况,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敏哥,我觉得还是得用啊,工程进度不能耽误,不然咱这前期的努力可就白费了,大不了咱后面多省点成本呗。”阿强说道。
“是啊,敏哥,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先保证工程能按时完成吧。”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宋敏权衡了利弊后,决定采用这家供应商的材料,同时也和工程队负责人协商,看能不能适当调整一下工程款,负责人考虑到实际情况,也同意了部分调整。
材料的问题解决了,工程继续顺利推进。终于,经过大家几个月的努力,小区的室内装修工程顺利完工了。
看着装修一新的房间,大家的心里满是成就感。工程队负责人对宋敏他们的表现也很满意,不仅结清了工程款,还表示以后有活儿还会优先考虑他们。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宋敏他们在上海渐渐站稳了脚跟,陆续又接到了一些小工程。
宋敏并没有满足于此,他觉得要想在大城市有更大的发展,还得继续提升团队的实力,拓展业务范围。
他鼓励伙伴们继续学习新的装修手艺,比如智能家居安装、软装搭配等,还带着大家去参加各种装修行业的培训和交流会,结识更多的业内人士。
随着团队的不断成长,宋敏他们的名声也在上海的装修圈子里渐渐传开了,越来越多的工程队和客户主动找到他们合作。
有一回,一家大型商场要进行整体装修改造,找到了宋敏他们,希望他们能负责其中一部分的装修工程。
这对宋敏他们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商场的装修要求比住宅小区更高,涉及到的工艺和材料也更加复杂。
但宋敏没有退缩,他带着伙伴们仔细研究设计方案,制定施工计划,从地面的铺设到天花板的造型,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
施工过程中,遇到了消防管道改造的难题,需要和消防部门协调沟通,确保改造符合安全规范。宋敏跑前跑后,多次和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沟通,修改方案,最终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
还有商场的照明系统安装,既要保证亮度足够,又要营造出舒适美观的购物氛围,宋敏他们请教了专业的照明设计师,经过多次调试,才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商场的装修工程也圆满完成了,开业那天,看着熙熙攘攘的顾客在他们装修好的商场里购物,宋敏和伙伴们的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随着业务越来越多,宋敏意识到团队管理也得跟上,他开始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从人员分工到工程质量把控,再到财务管理,都有了明确的规定。
伙伴们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但慢慢也明白了宋敏的良苦用心,按照制度执行后,团队的运作更加高效有序了。
时光荏苒,几年过去了,宋敏和他的伙伴们在上海的装修行业己经小有名气,从一开始的小工程队,发展成了一个专业的装修公司,业务涵盖了住宅、商业、办公等多个领域。
大家的生活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上海买了房,安了家,把父母也都接了过来一起生活。
回首这些年的奋斗历程,宋敏感慨万千,那些曾经一起吃苦、一起面对困难的日子,如今都成了宝贵的财富。
而他们的筑梦之路,还在继续向前延伸着,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着他们,他们也将带着那份初心和热情,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