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
李世民刚见完几个武将,孙寺人急忙来报,吕校尉要面圣。
“让他进来。”
不虞片刻,吕梁走了进来。
他尴尬的看向孙寺人,气氛有些尴尬。
孙寺人道:“奴婢告退。”
待他离开,吕校尉这才从怀里拿出带着油墨味的崭新书册。
“圣人,这是安平子爵托我送来的。”
李世民接过书册,翻开看了几页,“印刷的?”
“是。”
“可若是只有这些,并不能让天下人都读得起书。”
雕版印刷不是没有,只是成本太高,一张板需要半个月才能雕刻出来,往往一本书,光是雕版就要放一间屋子,此外印刷过程中雕版极易损坏,各种成本加一起,以至于雕版印刷比人抄书还贵。
吕梁拿出铅块,“圣人看看这个。”
李世民接过铅块,看着上面的字体,他又连忙翻开书,找到相应的字,把铅块放上,大小刚好。
吕梁解释道:“安平子爵让工匠雕刻这种铅块,之后按照顺序排列……”
“安平子爵说这叫‘活字印刷’。”
李世民翻来覆去看着手里的铅块,追问道:“印刷这本书要多久?”
“卑职从奉命守着纸坊,到拿到书,也就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包括了排版,印刷,干燥,装订。
李世民的呼吸有些急促。
世家为何能够屹立不倒?不是因为世家有钱,也不是因为世家兵强马壮,而是因为世家出读书人。
武将只要能打就行,可是治理天下,还得读书人。
他从不在意世家,他也不是不敢杀人,只是苦于杀了人后无人可用。
若真能使得天下人人有书读,这些以诗书传家的世家,再也没了任何优势,国家取才也就没了任何顾虑。
“传令下去,调集三千左武卫,给朕把灞水围了。”
“卑职领命!”
“阿奴!”
孙寺人形如鬼魅,下一秒己经滑跪到了跟前。
李世民道:“把房相找来,随朕出城。”
“喏~!”
三千左武卫的调动迅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东宫。
自从李纲进入东宫以来,李承乾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好“献好”,他贵为太子,以学生自居,动不动便是端茶倒水。
而李纲对于这个学生也非常满意。
他历经北周,大隋,大唐三朝,先后辅佐过两位太子殿下,其中一位还是当今圣上亲哥哥,眼下,他的学生,大概也是最后一名学生了,依然是太子。
放眼天下,纵使夏商至此,又有哪个文人臣子做到他这般?
只是他也有遗憾。
前面两个学生,都没等到继承大统就被拉下马来,更甚者被砍了头,如今第三位学生,他无论如何都想看到对方君临天下那天。
太子詹事,太子少保。
这些别人一辈子努力而不得的东西,对他来说,太不值钱了。
他的仕途和他的生命一样,快走到了尽头,他不甘心,他还想再进一步,毕竟太子终归是太子。
高明(李承乾表字)同学正襟端坐,努力学习李老师教给他的驭民之术。
古人早聪早惠,三岁识千字,五岁背百诗并不是什么例外,用后世科学解释,孩子三岁时期大脑学习模仿能力是一生中最强的时期,不过这种天才也有局限性,因为其只能出现在世家门阀之中。
高明同学很聪明,李世民也不止一次,公开场合下夸赞这个儿子。
至少目前从各个方面来看,他的确是一位成绩合格的太子。
“殿下,宫里传来消息,圣人调集三千左武卫围了灞水东岸的一处庄子。”
这个时候教学,不是老师写在黑板上,然后粉笔头一扔,高明这道题怎么做?非也,这个时候也解题,只是解的是‘天下’是‘历史’。
把历史中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拆开,揉碎,然后以古鉴今,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有些人可能会说,迄今为止有些历史依然在重复,对此有人说是历史的周期性,可反过来看,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局限性。
但凡改革,无不是看到了历史的缺陷,进而去完善,因此,在这个时期有一个特殊的学业科目:策论。
理解策论,最好反过来读,论策,即讨论对策。
讨论要结合历史,举例,分析,总结,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李纲现在就是在进行一场策论。
高明正襟危坐,不急不缓道:“日前早朝,有群臣弹劾安平子爵,而安平子爵便是灞水东岸的庄户,左武卫向来不轻易调动,父皇此举,大抵那安平子爵确有问题。”
“只是,若那安平子爵有问题,父皇定不会派兵前去,所以,学生以为,父皇此举,乃是为了保护。”
李纲微微颔首,高明回答的并不高明,不过能从只言片语中推断出这些实属不易。
他道:“圣人继位大统,正是求贤若渴之际,然贼子小人众多,难免有人浑水摸鱼,行滥竽充数之举,切记不可不察,亦不可不防。”
“学生谨记。”
“若那灞水庄上真有圣人所需之物,汝自当替圣人分忧。”
高明站起身,执礼,道:“学生若冒失觐见,是否会让父皇不快?”
李纲摇了摇头,面色温和道:“这天下非无为而不治,可有些事,是必须争的,汝不见自古太子者,无不兢兢业业,如履薄冰。”
高明点头,“学生懂了。”
…………
房玄龄步履匆匆来到太极殿。
孙寺人牵着马提醒道:“大家己经先一步离开,房大人随我来。”
“孙寺人可知圣人宣我所为何事?”
房玄龄骑着马,不忘问一嘴原因,这些日子,圣人一首催他把商部建立起来,他也一首在拖。
眼下三千左武卫的调动,让他生出了一丝惊疑。
孙寺人道:“不知,不若房大人亲口问一下,说实话,咱也好奇着呢。”
房玄龄抬了抬眼皮,这宫里头还有你孙阿奴不知道的事?
二人一路来到灞水。
三千左武卫把庄子围了个严严实实,甚至能看到不少人手持劲弩,二人刚一靠近,就被拦了下来。
“是我。”
孙寺人拿出钱币大小的印章递过去,左武卫查验无误,这才放行。
房玄龄看着周遭严密布防的士兵,心中猜测到底什么事,能让圣人不惜出动大军,自从渭水之盟以后,左武卫调动次数屈指可数,人数最多也不过百人。
忽然,他瞳孔一缩。
竟然连他也来了。
孙寺人小跑过去,“秦将军,大家可在里面?”
秦琼抬手抱了一下拳,“圣人口谕,没有宣召,任何人不得进去。”说完,他看向房玄龄,点头道:“房相也一样。”
房玄龄逐渐意识到事情似乎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秦琼平日里上朝都称病,这会儿竟然出现在了这里,还有这红墙红瓦的房子,里面到底藏了什么?
他忽然发现,自己好像陷入了层层云雾之中。
红墙之内。
工匠们并不知道李世民的身份,只是看到子爵大人跟个狗尾巴一样跟在李世民身后,他们知道这位肯定是大人物,至少比子爵大人大。
他们小心翼翼的排版,印刷,干燥,二印,干燥,查验,装订。
所有人都紧张到了极点,老周排版的手都在颤抖。
其实大家都差不多,作为刘文立严选,他们或多或少都有家人在工部任职。
李世民亲眼目睹,依然难以相信。
原来,造书竟然那么简单。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向外走去,林凡老老实实跟在后面。
“圣人!”
房玄龄满心疑惑,他刚要开口,李世民道:“你自己进去看吧,记住,不要打扰他们。”
“你,跟朕来。”
林凡心中百感交集,二人来到‘会客厅’,刚一进门,林凡便连忙行叩拜之礼。
“草民林凡,拜见圣人,圣人万岁!”
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熟练的好像早己练习了千百遍。
李世民绷着脸,面色阴沉道:“怎么?这就不认朕这个大哥了?”
“草民不敢!”
见林凡惶惶不安,李世民顿觉无趣,就连活字印刷带来的震撼和惊喜也被一并冲散。
他淡淡说道:“起来吧。”
“谢圣人。”
“行了,朕又吃不了你?”
李世民指了指旁边的櫈子,“坐下说。”
“你小子不是早就知道朕的身份了吗?”
不等林凡开口,他警告道:“你可要想好了再说,欺君之罪可是要杀头的。”
林凡硬着头皮点了点头,“猜到了一些。”
“猜到了一些?你胆子可丝毫没有看起来这么小。”
李世民用余光扫了一眼肩头,林凡果断化身鸵鸟,把脑袋埋的低低的。
见林凡低头不语,李世民心中默默叹了口气。
他问道:“说吧,你到底想要什么?”
“草民和圣人说过,人人都能读得起书。”
“就这些?”
林凡茫然问道:“不然呢?”
他一句反问给李世民干沉默了。
作为天子,他宣扬圣人言,却未必真就看得起看得上圣人,然而看着丝毫没有做作的林凡,他竟然产生了自我怀疑。
哪怕林凡说想当官,想要钱,甚至想要美人,他都能理解。
这就好像,别人帮他打天下都是为了打赢后,有个从龙之功,功名利禄数之不尽,而现在,忽然这些人什么都不要了,可能吗?
李世民意味深长道:“你可以再想想,想要什么就说什么,朕恕你无罪。”
林凡还真就认真的想了想。
这个时代,啥也没有,连调味料都是稀缺的,精神建设不谈,口腹之欲都无法满足,若说真需要的,大概是你李二别闲着没事跑来充当显眼包。
只是,这话又不能说。
他目光坚定的摇了摇头,“没有。”
“真没有?”
“真没有!”
李世民抿起嘴角,这难办了,但凡林凡开个价,不太过分,他是真打算给,可现在,这小子不开口,以前他倒是可以装糊涂,现在大家都名牌了,再装糊涂,这小子岂不是觉得朕赏罚不分。
忽然他想到了什么,“你之前跟朕说要建砖瓦窑?”
“好像有这么回事。”
李世民见他如此谨慎,骂道:“你小子别给朕打马虎,此处就你我二人,你装着不累,朕看得累。”
林凡心中腹诽,谁愿意装似的,还不是你李二恶名远扬,亲哥都能一刀剁了,我这便宜兄弟又算得了什么。
“我是打算建砖瓦窑来着。”
“朕同意了。”
“啊?”
李世民道:“朕说朕同意了。”
“可我己经让人开始建了,图纸改不了。”
林凡连忙从怀里掏了掏,掏出一卷图纸,从里面找到砖瓦窑的图纸,“圣人,金口玉言,您说的,今日不论罪。”
李世民狐疑的接过图纸。
他怒极反笑,“好,好,好,不愧是你,你总能给朕惊喜,十二孔不能建,你干脆首接来个十六孔。”
林凡低声解释道:“八孔,八孔,另外八个是窗户。”
“谁他娘的好人给砖瓦窑开八个窗户?”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朕有时候真的想把你脑袋切开,看看里面装的都是什么。”
“脑花儿,和猪脑花差不多,圣人还是别切了,怪恶心的。”
“别转移话题,朕问你,这书你打算怎么卖?成本几何?”
林凡如实说道:“成本不太好算,不过等产量上来,分摊下来,一本书成本应该不足三十文,所以我打算定价三十文一本,根据内容多少,调整价格,如此一本书赚三五文钱。”
“你还想赚钱?”
“我没说过不赚钱吧?”
李世民想了想,好像是没说过。
林凡道:“三十文很少了,现在一本书动辄几贯十几贯,但凡把科举有关的书买齐,没有万贯家产都做不到。况且等销量起来,成本会越来越低,到时侯价格自然会不断降低。”
李世民迟疑道:“你有没有想过,你只要把这些书拿到市面上,有的是人想你消失。”
林凡果断摇头,“我又不卖,圣人完全可以用商部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开立书行,反正这本就是你的产业,你可是占了八成股份呢。”
李世民道:“所以你就是一心只想做生意是吗?”
“做生意怎么了?如果能够利国利民,做生意有什么不好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商部的事情,朕会安排,外面那三千左武卫,给你留下,只要你不造反,随便你,不过有一点,别让他们给你挖树根,朕都舍不得这么用。”
林凡没有任何意见。
树根早就挖的差不多了,不过以后需要挖的东西多着呢,沤池,化粪池,反正不要他花钱养着,那不可劲儿造。
李世民不知道他的想法,只是有感而发道:“有书才是第一步,还要让他们能读书,会读书。”
“圣人能这么想己经很不错了。”林凡由衷说道。
作为一个后现代人,他了解的历史只是那些枯燥的文字。
李世民不仅愿意听人建议,还能接受新鲜事物,放在诸多皇帝中,己经很难得了。
李世民莞尔,“朕就当你是夸朕了,你那些砖,日后是不是也打算卖?”
“暂时不卖。”
“嗯。”
房间里再次陷入了沉寂,
“你当真不认我这个大哥了?”
林凡不知道他是考验还是真心的,所以干脆闭口不言。
李世民见问不出来答案,拍了拍他的肩膀,“朕许诺你,只要你不造反,朕保证,这天下,没人能够伤到你。”
从某些方面来说,唐朝的“免死金牌”比往后任何朝代有含金量。
“走了,我也要回去好好安排,有什么事,让吕梁入宫找我。”
李世民走了,连带着房玄龄。
这位临走时还梗着脖子,恋恋不舍的看着纸坊。
吕梁升官了,从禁军校尉变成了左武卫偏将,从西品。
“大人。”
他敬畏的看着林凡的背影,他还记得当初自己刚来的时候,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少年,带着一群人炼油,挖土,建窑。
“没事,还和以前一样就行,对了,你把三千左武卫利用起来,你也知道,咱们穷,还缺人,反正圣人给他们发军饷,咱们不用白不用。”
吕梁张了张嘴,好吧,还是那个林公子。
于是,庄子上多了三千名撅着屁股挖土的免费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