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予的诗稿如燎原星火,不过旬月,“惊才绝艳沈公子”的称呼便成了京城人口中的热词。街头巷尾,卖炊饼的老汉都能眯着眼念出
【菊抱残枝志愈刚】
说书人醒木一拍,满堂茶客便跟着高呼
【好个沈公子】
更有甚者,将诗句绣在灯笼上,每当夜幕降临,满城灯火摇曳,恍若梅菊在墨色中绽放。
文人圈里,“沈公子”三字成了试金石。琉璃厂的字画铺前,书生们不再攀比墨宝真伪,反倒聚在廊下争论诗中意象。
【梅菊岂止是花草?分明暗喻世间被埋没的奇才!】
某寒门学子攥着诗笺慷慨陈词,引得众人纷纷附和。就连一向眼高于顶的江南才子们,听闻消息后也快马加鞭赶来京城,只为与这位神秘的沈公子论诗。
深闺之中,“沈公子”成了闺秀们的隐秘向往。绣楼里,小姐们放下女红,偷偷用金错刀体临摹诗句,将“不羡苍松遮冻雪”绣在罗帕角。她们学着男子模样结社,以“墨香诗会”为名,模仿沈墨予的笔法写诗唱和。更有大胆的女子,在元宵灯会上高悬“求沈公子赐教”的灯谜,引得整条街的人驻足围观。
朝堂之上,“沈公子”也掀起波澜。御史大夫早朝时捧着诗稿谏言:
【此等人才,若不能为朝廷所用,实乃大憾!】
礼部侍郎却嗤之以鼻
【不过雕虫小技,怎可乱了科举规矩?】
两派争论不休,反倒让皇帝对这位从未谋面的沈公子愈发好奇,暗中派人打听其身世来历。
而沈墨予依旧深居简出,每日晨起梳妆,将长发一丝不苟地束进玉冠。铜镜里映出她清俊的面容,耳畔却总传来窗外孩童的歌谣
【沈公子,墨生香,一首诗,震八荒!】
裴砚辞捧着新收到的拜帖苦笑
【又有七位才子求见,说要与您比诗。】
沈墨予淡淡一笑,指尖轻抚过断玉
【告诉他们,真正的较量,不在诗会,而在金銮殿上。】
次日的晚上
沈墨予束发簪冠,素白襕衫下藏着女儿身,在沈府密室里听着父亲沈凛川将一摞密函狠狠甩在檀木长案上,羊皮卷与朱批奏折散落满地
【都看看!工部侍郎邀诗会,大理寺卿求墨宝,这些老狐狸分明是想借‘沈公子’的名声收拢民心!】
裴砚辞抚着山羊胡轻笑,枯瘦手指在舆图上划过边关重镇
【凛川兄,这正是天赐良机。如今朝堂半数官员都追捧沈墨予,若将此等声望化为己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墙角堆满的兵符拓本,
【待到时机成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何愁大事不成?】
沈墨予指尖轻抚断玉镯,刻意压低的嗓音带着几分清冽
【街头巷尾传唱的‘沈公子’童谣,茶楼酒肆热议的诗稿,皆是掌控舆论的利刃。我们只需再添一把火——】
她抽出一张密报,
【西北戍边的女将军秦瑶,因女子身份屡遭打压,这便是拉拢武将的绝佳切口。】
沈凛川猛地拍案,震得案上青铜烛台摇晃不止
【拉拢武将谈何容易!那帮武夫只认刀枪不认笔墨.....】
【所以才要另辟蹊径。】
裴砚辞展开一卷《边塞诗钞》,在某页朱砂批注处重重一点,
【墨儿可在中秋诗宴上以‘戍边’为题,既赞秦瑶将军巾帼风采,又暗喻朝廷用人之弊。待诗作传遍军营,那些不得志的武将,岂会甘心困于朝堂桎梏?】
沈墨予点头,提笔在舆图上圈出几个关键城池
【可先联络秦瑶旧部,以‘沈公子’名义送去亲笔诗笺。待诗宴之后,再由裴先生出面,邀几位年轻将领密谈。武人重情义,只需让他们看到成事希望,何愁不纳为己用?】
沈凛川凝视着舆图上蜿蜒的边境线,突然压低声音
【若真能掌控军权......老皇帝年事己高,新皇登基之际,便是推行新政的良机。只是这男女平权之事......】
【越是难,越要做。】
沈墨予解开外衫,露出里衣上绣着的《周礼》残卷纹样,在
【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民情”处重重画下红线,“古礼中本无性别之限,不过是后人曲解。我女扮男装在朝堂崭露头角后,可先从科举改制入手,开放女科;再借军中女将之力,打破‘女子不得从戎’的旧规。】
裴砚辞取出一卷密折,上面密密麻麻记满朝中官员立场:
【待新皇继位,墨儿以‘沈公子’身份联合支持新政的官员,以‘顺应民心’为由奏请改革。西北军若能在此时上表支持,便是对守旧派的致命一击。】
【但终究要看皇帝的态度。】
沈凛川着虎符,目光深沉,
【若遇明主,我们可为天下女子谋太平;若逢昏君......】
他握紧腰间佩剑,
【那便只能另寻出路。】
沈墨予重新束好发冠,将断玉镯掩入袖中,望向窗外渐亮的天色:
【无论如何,先让‘沈公子’的名声传得更响些。当天下人都习惯女子有才、女子报国,这陈旧的规矩,便再难束缚分毫。】
晨光穿透窗棂,照亮密室中三人坚毅的面容。这场以笔墨为刃、以权谋为盾,关乎天下格局与性别平权的变革,正在这黎明前的黑暗中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