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王爷们封到最后,连天京城门口卖炊饼的张三都混了个"灶王"头衔。至于这位在常州城里横着走的护王陈坤书,他的王府编制表活脱脱就是份"天庭神仙岗位清单"——从抬轿子的典舆到管茶叶的典茶,连打更的都有正副职称!
常州城头硝烟弥漫,李鸿章翘着二郎腿坐在军帐里,淮军悍将刘铭传提着洋枪进来嚷嚷:"大帅,戈登那洋鬼子又闹加饷!说他的'常胜军'不是来扶贫的!"李鸿章眼皮都不抬:"告诉他,打下常州,城里洋枪洋炮随他搬。"转头又补了句:"哦对了,护王府的茶具给我留着,听说陈坤书的典茶官泡龙井是一绝。"
此时常州城里的护王陈坤书,正对着满屋子花名册发愁。他面前摊着《护王部兵册馆衙名册》,活像本"常州土特产名录":吏部尚书汪大人刚封了天义,右八承宣程翠郁顶着"郁天福"头衔在管菜市场,至于那位"衭天福"严有年——您没看错,这位爷的工作是给王府通下水道。
"王爷!无锡败兵把西门粥棚挤塌了!"佐王黄和锦冲进来。这位老兄去年在江阴被广王李恺顺拿扫帚赶出城的糗事,至今还是茶馆里的笑料。陈坤书摆摆手:"让典杠官带人去修,顺便问问典袍官,本王的新蟒袍绣好没?后天要见洋商!"
一、草台班子的豪华配置
洪秀全晚期封王堪比首播间撒红包。天将们排着队领王爵,陈坤书这个"护王"还算货真价实——毕竟是李秀成帐下头马。1858年李秀成升副掌率,殿后军主将的位子就给了陈坤书;等李秀成封了忠王,副掌率大印又传到他手里。这资历放现在,少说也是个集团常务副总裁。
可李副总裁到了常州,突然发现当土皇帝比当打工人香多了!他在常州搞起"小朝廷",六部尚书配双岗,三十六承宣排到字母不够用。护王府的典官名录活脱脱是份《古代服务业大全》:
正典茶黄举龙(课天侯):专管王爷喝茶,龙井必须明前
正典舆张后贤(培天侯):八抬大轿保养专员
正典锣李国菁(坝天侯):出门开道锣鼓队总监
典油盐老王:伙房首席调味师
典铁官老张:菜刀锄头兼修城门
最绝的是正典浪——这位爷的工作是专门在护王洗澡时撒花瓣!当黄和锦看到"典浪官月领米三石"的账目时,差点把算盘砸在陈坤书脸上:"我的王爷!清妖的炮弹都快飞进茅房了,您还养搓澡的?"
二、买来的王冠会掉漆
李秀成在自述里咬牙切齿:"陈坤书这厮在苏州祸害百姓,怕我收拾他,居然花钱买了个护王!"后世史家抄这话抄得欢,却不知李总裁自己也满身槽点。当年他前脚离开苏州,后脚就把城池交给陈坤书。等出差回来一看:街市萧条,百姓哭诉。李总裁痛心疾首在供状里写小作文,转头却忘了自己纵容枪船帮费玉成在太湖收保护费的事。
真相是1862年封王潮里,陈坤书凭着战功资历实至名归。倒是李秀成向曾国藩献自述时,拼命往脸上贴"爱民如子"金箔。陈坤书听说老上司这么埋汰他,在护王府摔了三套茶具:"放屁!他徐佩瑗那帮豪绅吃香喝辣的时候,怎么不提我替他背黑锅?"
三、十万大军与八抬大轿
常州城里挤着十万兵马。五万是陈坤书嫡系,两广老兄弟砍人如切瓜;另五万是苏南溃兵,无锡的篾匠、江阴的渔夫全抄起长矛。列王费某看着城下戈登的洋炮首哆嗦:"护王,咱...咱还有洋枪队呢?"
陈坤书踹开库房大门,灰尘里露出三门生锈铁炮。"宜兴运来的,放炮的去年饿跑了。"他转头吼:"典炮官!死哪去了?"角落里钻出个瘦老头:"王爷,小人是副典炮,正典炮上月在澡堂子滑倒摔..."
正当护王气得拔剑时,城外突然炮声震天。刘铭传的淮军用开花弹把西门轰出缺口,戈登的洋枪队像蚂蚁般涌来。黄和锦带着亲兵往缺口填,刀都砍卷刃了:"费列王!把你的人拉上来!"费某正往轿子里钻:"本王去调典杠营!"
西、血色照壁的最后狂舞
1864年4月27日,常州城墙在炮火中呻吟。陈坤书把典茶官泡的龙井泼在战袍上,抄起八十斤大刀冲上城头。洋枪子弹把他身边的承宣官脑袋掀掉半边,护王却狂笑着劈翻云梯上的淮军:"李鸿章!看看老子买的王爵值不值!"
最惨烈的搏杀在护王府照壁前。陈坤书带着二十个两广老兄弟,背靠"护佑黎民"的金字匾额血战。戈登的洋枪队三次冲锋,尸体在汉白玉台阶上堆成小山。当陈坤书最后拄着断刀跪地时,刘铭传的副将凑近听见他嘟囔:"告诉...典舆官...轿子...擦亮点..."
花名册里的血色浪漫
伦敦大英图书馆里,《护王部兵册馆衙名册》静静躺在玻璃柜中。泛黄纸页记录着:正典茶黄举龙,殁于常州东街;典炮官某某,城破时与炮俱碎;至于那位"衭天福"严有年——城破当日他打开所有下水道闸门,洪水卷着淮军跌进护城河。
陈坤书的人头被快马送往北京时,李鸿章在护王府废墟里捡到半本花名册。当看到"正典浪月支银五两"时,他转头对戈登苦笑:"这草台班子若省下养搓澡钱买洋炮,够轰死咱们三回。"窗外残阳如血,典乐官的最后一面铜锣,正在炮火中碎成齑粉。
常州城陷七日后,天京城门轰然洞开。洪天王在龙床上咽气时,不知是否想起陈坤书最后那封血书:"臣府三百六十行典官,今唯存典死一人。"